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郑州检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检察吹响创新发展集结号
息诉率100%的背后
精彩纷呈的六场培训
检察官相约低碳生活
检察机关建立案件
责任环节追究机制
郑州市检察院进行
审查逮捕实务研讨
电波沟通检民情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息诉率100%的背后
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狠抓质量化解矛盾

本报记者 王晋晋 通讯员 王红霞 周庆华

4月26日上午,新郑市龙湖镇小赵村的村民赵学国向市检察院控申处送上一面锦旗,感谢检察干警“体察民怨,救助无辜”。

王明森 摄

2009年以来,郑州市检察机关一直高度重视涉检信访工作,先后开展了“争创无涉检进京上访年”、“解决涉检重信重访”以及“集中解决涉检信访”专项活动,多策并举推动处理涉检信访工作。市两级检察院举报中心接待大厅共接待来访2600件5100人,采取“五包三指定”的办法,成功息诉疑难复杂信访案件24件,全年没有发生一起涉检赴省进京有理访。息诉率达到100%。他们的做法得到了省委政法委的高度肯定。

昨日,我们走进郑州市人民检察院,探寻他们息诉率100%背后的工作故事。

不断畅通信访渠道

4月26日上午10点,春风拂面,郑州新郑市龙湖镇小赵村的村民赵学国满含谢意向市检察院控申处送上一面锦旗,上写“体察民怨,救助无辜”。“谢谢检察官们为我解开了长达11年的心结!”赵学国说。

1999年,赵学国因经济纠纷和同村的赵某发生口角,赵学国被打成轻伤。报警后,赵某暗中将自己的脸部划伤,反而诬告赵学国殴打自己。法医鉴定赵某为“他人所致”的轻伤,公安机关遂将赵学国带走了解情况。而赵学国出于一时激愤,在和民警争执中不慎跌下楼梯,造成右脚踝骨严重骨折。11年来,治疗效果很差,落下了终身残疾。2004年,新郑市公安部门为此赔偿赵学国10万元人民币。而赵学国认定法医做的鉴定有误,他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希望追究当年为赵某做伤情鉴定法医的刑事责任。

2009年,金水反渎干警经过细致初查,认为该法医行为虽有不合规范之处,但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做出不立案的决定。得知这一决定后,赵学国十分激动,多次来到市检察院反映问题。在一次次的接待中,控申处的干警们了解到,赵学国家境十分贫困,长期的治疗已经耗尽了他10万元的赔款,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却不得不辍学在家。市检察院领导多次接访赵学国,并出面与新郑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协调,终于在今年3月,使赵学国得到了相关的生活补助。

赵学国只是郑州市检察机关帮助过的许许多多上访人中的一个。2009年以来,郑州市检察院不断畅通信访渠道。实名举报件件有答复,控告申诉案件事事有回音,对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的涉检信访案件,一律实行公开听证。一年来,全市两级检察院共向确有困难的刑事被害人发放救助金28万元,修复了被害人的心理创伤。

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很清晰,这些高科技设备非常方便群众的诉求!”这是河南省检察院检察长蔡宁日前在郑州市检察院举报接待大厅视频接待室与中原区检察院取得视频连线时说的话。这个系统是郑州市检察机关2009年开通的“网上视频接访系统”。通过该系统,群众在家中就可以向检察院进行控申举报,与检察长通过视频面对面交流,免去了群众举报的奔波之苦。除此之外,通过预约,检察长还会亲自登门拜访有关举报人员。

据了解,可视接访系统运行以来,共接待来访40余件60余人次,其中当场处理案件近30件,成功化解信访案件20余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到了方便快捷和检察机关服务的诚意。据统计,2009年,市两级检察院举报中心共接待来访2600件5100人。

郑州市检察机关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确定各级检察院检察长为第一责任人,具体实行了三个制度:一是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制度;二是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三是两级院党组认真落实信访案件月例会制度。面对上访人的诉求,郑州市检察院实行“有理推定”,对每一起有过错的案件都认真负责地处理,对每一起有瑕疵的案件都认真纠正,对每一起实名举报案件,都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一年来,由基层院到郑州市院重复访、越级访案件大幅减少。

狠抓质量化解矛盾

郑州市检察院认为,案件质量问题是引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主要原因。为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涉检信访案件的发生,郑州市检察机关牢固树立“全部工作以办案为中心,办案工作以质量为中心”的理念,从2009年年初开始实施案件质量责任终身制,检察人员自办理案件之日起,终身对所办理的案件负责。如果案件质量出现问题,会给予责任人相应的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办案过程中,郑州市检察院注意正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他们还通过设立“青少年维权岗”、“女性犯罪特别审控组”、开通“残疾人控告申诉绿色通道”等,加强对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善于大事化小,防止矛盾激化。让每一个与法律接触过的人都能感受到法律的“温情”和公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