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9
36
tpzz210059
tpzz210051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操场街的历史变革

操场街位于二七区东南部,东起敦睦路南口,西至一马路,长240米。在原14米的基础上,现今扩宽为50多米。它的得名与80多年前,这里曾有驻军设营操练,开辟一大操场有关。

历史上的操场街,清朝末年,这里是老城东南郊的一片坑洼不平的空闲地。京汉、陇海铁路通车在郑交会后,位置骤显重要。辛亥革命以后,军阀连年混战,上世纪20年代的两次直奉战争,都把战火燃烧到郑州近郊。第一次直奉战争时,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两大铁路干线,派第八混成旅扼守郑州。司令部驻在火车站南边的杜家花园院内(现银基位置)。其兵站营地扎在东边的空闲地上,为便于驻军集合操练,官兵奉命彻底平整了这块地段(原铁二小,铁路分局医院位置),从此,这里变成了一个平坦的大操场。随着时局的变化,不久,第八混成旅改为第十四师。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该师调离郑州。驻军一撤走,郑州商务会看好这个大操场北临火车站,东接敦睦里闹市,是块经商的“黄金地段”,经过协调,对这块空闲的操场开始招商。住在三德里的湖北鄂州银钱业商贾吴德成抢占先机,投资在大操场南北两侧盖房成街,故称操场街,街名久叫至今。

操场街的诞生,正赶上郑州棉花业的黄金时代,各路棉商云集,沿海大城市的纺织厂,均派人来郑坐地收购。很快在这条街上兴起了棉花商行、仓储、货栈、旅店、饭馆、日用杂货业,还有规模较大的转运行业,街上变得熙来攘往,热闹非凡,交易蒸蒸日上。

上世纪30年代之后,郑州棉花业开始走向没落,棉商大量减少,生意萧条。操场街只剩下几家旅馆、小吃店,还有驻军兵营留下的几处院落建筑物,显得冷冷清清。从此,操场街变成了铁路职工和居民的居住区。为解决职工子弟求学,京汉铁路局呈准,整修驻军兵营的房屋,成立了铁道部立扶轮第二小学,1950年改为郑铁二小。1949年2月,原京汉铁路郑县医院和陇海铁路郑县医院合并为郑州铁路管理局郑州医院,并在操场街设一住院部。随后的年月里,街上还有家泰丰、大丰旅馆和群众集资改建的一家群众剧院,曾在那个年代红火了一阵子。

改革开放以来,操场街的商业又逐步发展起来。为方便群众生活需要,首先在街上开辟了以销售蔬菜、水产、肉蛋、鸡鸭、粮油为主的集贸市场。

1994年开始,操场街在商贸城建设中,被规划到银基商贸城,经过几年的开发、拆迁改造,这里已成为中原最大的各式服装批发基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