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一园一景扮靓绿博园
85%以上窗口单位月底达标
大事记
办好民生事 百姓绽笑颜
郑州师范学院昨挂牌
今年助残活动
惠及150万人
400万台农机
备战三夏生产
冷空气频繁袭
本周雨水不断
我省今年扶残助残活动内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大事记

2001年,郑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廉租房制度,首批26户“双困”家庭搬进实物配租的廉租房。全市临时性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

2002年,启动“十件实事”计划,政府每年向市民公开承诺完成10项民生工程。启动市区路灯大规模改造工程,年底全市主次干道基本实现亮灯。

2003年,启动住房货币分配制度,向社会提供3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出台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力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西气东输郑州配套工程赵家庄门站顺利置换点火,使郑州成为西气东输的首家用户和全国首家拥有双气源的城市,有效缓解了燃气供应不足。

2004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符合低保条件的城镇人员应保尽保。市政府开通“市长热线”,倾听群众声音。

2005年,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全面启动“两免一补”;贫困生救助范围扩大至五类贫困生。在全国率先实行市属国有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在全省率先实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低保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面覆盖。全面免除了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市9.9万名中小学贫困生得到救助;成立“村村通公交”,公交开到农村。

2007年,在全省率先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全市“两免一补”范围覆盖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到耄耋老人,全部实现大病保障。全市启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行动,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2008年,全市启动实施“片医”负责制试点。郑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交杂费。郑州市率先在全国省会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09年,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10%,报销封顶线由3万元增至5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市区城乡低保一体化机制。对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就学实施补贴,为城市低保家庭生活用水、电、气、暖等进行补贴。

本报今日五版推出“新世纪·郑州十年”系列报道之九:《民心工程交出“幸福答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