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房价远未驯服 调控仍须努力
不妨宽厚、宽容、宽松一些
消解资本暴利强加的一种选择
出国培训校长不如重金培育大师
地方政府竞争特点及态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房价远未驯服 调控仍须努力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新政刚一推出,购房者视为特大利好,并对房价下调满怀信心。然而新政实施一月,楼价不降反升的事实,对公众的降价预期无疑是个不小的嘲弄,并无法不让人生出如下疑问:到底是新政威力还不够猛,还是新政的滞后效应尚未显现出来?实事求是地说,此轮调控不可谓不够严厉,从差别化信贷到认房不认贷,从增加土地供应到加强融资监管,倘若都能落实到地,房价没有不降的道理。可为何堪称史上最严调控的新政,只调控了成交量,却未能立时降下虚高的房价呢?

重新审视新政,一个不容忽视的症结在于,新政从一开始定下的基调就是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而没有旗帜鲜明地提出让房价合理回落。精明的房地产开发商自然对此心领神会,变过快上涨为小幅上涨,似乎就能应付过去。但公众对新政的理解显然与开发商不一样,认为降房价才是新政的初衷所在。再加上新政对炒房投机者确实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基于此,成交量的锐减也就不难理解。

而且新政的落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对新政的执行力度,以及相关配套细则。可是即便被公认为是地方新政中最严厉的“京11条”,也未能降下北京的房价。4月份,北京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4.7%,涨幅比3月份提高2.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4月份销售价格比3月份上涨2.6%。地方新政为何难耐高房价?有人一语中的:“没有哪个地方愿意主动降房价,这关系到土地财政问题。”

开发商可以不降价,甚至逆市提价,但成交量大幅下降的杀伤力毕竟非同小可。成交量大降,资金的周转就会有问题。短期内还可以死扛,但长期来说,没有成交量的市场对开发商是致命打击。因而,有开发商玩起了打折促销的把戏。尽管受到了“假打折”的质疑,但开发商加速资金回笼的迫切心情可见一斑。

眼下靠“假打折”的粗劣手段已很难再忽悠购房者,谁能率先捅破降价的窗户纸才是关键。就在房产税传闻满天飞、后续调控预期不减的大背景下,万科悄然降价了,北京万科某楼盘开盘降价800元。了解房地产市场的人都知道,2008年的那一轮降价潮,某种程度上正是从杭州万科的“四盘同降”而开始,由此万科也被业界视为降价的风向标。鉴于万科在业界的地位和前车之鉴,此次万科率先降价能否再次起到风向标的示范效应,从而推倒降价的多米诺骨牌,不妨拭目以待。

其实,降房价而不是扛房价对目前的开发商来说,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一方面可以回笼资金,另一方面多方消息显示,此轮调控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开发商的一味坚挺只会换来更为严厉的调控。昨日有报道说,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牵头起草一部“更严厉”的新文件,力度和范围将大于新“国十条”。因而,无论从调控政策的公信力来说,还是从挤干畸高房价的泡沫而言,对高房价都应该保持穷追猛打的态势,而不能满足于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初步得到遏制。 粤 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