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房价远未驯服 调控仍须努力
不妨宽厚、宽容、宽松一些
消解资本暴利强加的一种选择
出国培训校长不如重金培育大师
地方政府竞争特点及态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出国培训校长不如重金培育大师

教育部决定组织实施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今年共100名左右高校领导将到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培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解释,组织高校领导海外培训,是为了学习世界著名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推进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新京报》5月18日)

很显然,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终极奥义还是为了推动“十年建成若干所达到或者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建设。我认为,让大学校长们出国培训开阔一下眼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只是我们需要厘清的是:一流的大学不等于一流的大学校长,不要说20多天的培训起到的效果很有限,纵然是将大学校长们都培训成“一流的大学校长”,也只是仅此而已。甚至可以说,即便是我们高薪将世界一流大学的现任校长们都聘请到中国来,我们的大学也不可能因此就变得“世界一流”了。

10年将建成一批国际名校——这样的目标的确很美好,只是让人感觉有些难以实现。前北大校长许智宏认为,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有3个标准:一是有从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国际知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培养出一大批为人类文明作出很大贡献的优秀学生。套用此标准,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杨振宁教授也认为,中国所有大学都还没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第一流大学不是一两天时间建成的,也不是一两亿投入就见效的。用许智宏先生的话说,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还“很远很远”,我想这不是十年的时间能追上的。况且,咱们进步人家同样也在进步。

巴黎大学、柏林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全部拥有20位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蜚声世界的学术、文化大师辈出。在美国历史上,哈佛大学培养出众多成就杰出而举世公认的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哲学家、诗人等。这是“一流”的实力。而反观我们,大师渐去几成绝响。大学校园内重科研、轻教学的氛围非常浓厚,且建立起了功利的考评机制。所谓“一流”教授搞科研,“二三流”教授搞教学。教学是大学的基本职能,一所合格的大学需要合格的教授来教出合格的学生——连教授都不“教”不“授”,谈何出大师、奔一流呢?

从这个角度看,出国培训校长还真不如重金培育大师——改良现行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机制,加大投入让更多的人安心学术,从中培养出推动学术发展和文化创造的“大师”,这远远比培训校长和建设豪华校园更重要、更迫切。 陈一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