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神厨
党校同学
“误染丹青”却异彩(下)
《太阳神赫鲁斯》
太 阳 和 月 亮
诗歌里的新中国
国画
国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神厨
边东子 著

有一天,柳德承听吴总编说,有一位辽宁作家写了一本小说,叫《陆家菜传奇》,说是陆家菜出自上海,是在扬州菜的基础上吸收了上海、广东、北京菜的风味发展而成。吴总编觉着这不是和祝家菜的特点差不多吗?于是就来告诉了柳德承。柳德承向李合营告了假,连夜赶到沈阳,见面一问才知道,人家是以莫家菜为素材,创作的《陆家菜传奇》。莫家菜是上海中国银行的主厨莫有财和他的兄弟莫有源所创,20世纪40年代末成名,和祝家菜压根儿就不是一码事。秋末冬初,沈阳已然下了头一场雪。柳德承失望而归,又是赶夜班火车回北京,一路风寒,老爷子感冒发烧,差点儿真的弯回去……

这天,柳德承刚好利落点儿,想晒晒太阳。一出门,就碰见了王教授。于是照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国粹问了声:“您吃了?”

王教授是老实人,认认真真地答道:“还没有,还没有。”

“那您到我屋里去吃。我给您做麻婆豆腐……”这回认真的可是柳德承。

可是王教授却笑眯眯地说:“这次嘛,就免了。我家里来了位朋友,他会做一种面条,叫做啥子‘千里香丝’。硬是好吃哟!”

柳德承一听来了精神,脸上的病容都没了:“您这位朋友是男的还是女的?”

“是男人,五十多岁。”王教授闹不明白,怎么,当厨师的还管人家的朋友是男的还是女的?

“不成,我得见见他。”说着,老爷子拉起王教授,踉踉跄跄地就要走。王教授觉着怪,老爷子干吗这么着急?一问才知道,这都是那“千里香丝”惹的事。

当年,柳德承到上海的头一天,天热得出奇,加上人生地不熟,他转了好久才找着豪妮梦餐厅,因此中了暑,不想吃东西。祝三小姐便专门给他做了一碗面条。那面条不知怎么做的,真香!柳德承情不自禁地问了句:“这面叫什么名儿?”

祝三小姐说它没有名字,柳师傅要是愿意,可以给它起一个。

柳德承说:“就叫‘千里香’吧。”

柳德承端着那碗千里香面条,心里直翻腾。他虽说是个厨子,属“下九流”,可他心气高。只要他觉着当老板的不敬重他和他的手艺,就拂袖而去。因此,人家辞他的时候不多,他辞人家的时候不少。可现在,就凭这碗千里香他都得非在这儿干不可。走过那么多地方,在那么多饭馆干过,都是他给老板做饭,有哪家的老板给他做过饭?人家祝三小姐是真把他当人!

后来,他还和祝三小姐一起,把这种面条改进了一番,列在祝家菜的点心谱中,并且颇受欢迎。有人甚至说:“袁枚曾极力夸赞陶方伯所制之点心,说是,‘吃陶方伯薄饼,而天下之薄饼可废,吃陶方伯‘十景点心’,而天下之点心可废。’陶方伯辞世后,十景点心及薄饼均成‘广陵散’,早已不传。而当世能‘废天下点心的’,唯有祝家菜中之点心。这其中尤以千里香面最为奇绝,真可谓,‘吃千里香面,则天下面可废’!”

柳德承又说:“有一件事,我至今想不明白。祝三小姐做着那么大的买卖,可平常在家里吃的,除了炒冷饭就是平平常常的素面条。我问她,‘您怎么就吃这个?’她反倒笑着说,‘侬勿是讲过,格是千里香吗?’其实,她吃的哪是什么千里香,缺油少盐的,连上海最便宜的阳春面都不如。后来我想,兴许要不是这么省,她也积不下那么多财不是?”

一见着王教授的朋友,柳德承就急赤白脸地问人家:“您是打哪儿学的这千里香丝?”王教授的朋友说,“文革”的时候,在“五七”干校附近的小县城里,有好几家小饭铺卖这千里香丝。他和其中一位公认做千里香丝做得最好、最地道的师傅关系不错,于是连学带蒙就学会了。

柳德承又刨根问底,问那位师傅姓什么,叫什么;又问他听没听说过这千里香丝的来历……王教授和他的朋友觉着怪,就问,您为什么打听这些个呢?

柳德承说:“不瞒您二位说,这千里香丝面,原本就是祝三小姐的千里香。”

原来,当年柳德承离开豪妮梦以后,从上海回北平。路上遇到日本鬼子的飞机扔炸弹,他被炸弹掀进了河里,包袱、钱袋都丢了。要不是被过路的父女俩救上来,就连命也没了。这父女俩在附近的小镇上摆一个小摊,卖面条、点心。姑娘眉目清秀,泼辣能干;当爹的是一位忠厚长者,而且颇有儒雅之气。柳德承丢了盘缠,就要给这父女俩当伙计,好攒够了盘缠回北平。姑娘的爹一听,连声说好。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