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党校同学
神厨
拉荆笆的故事
评论
新书
《快乐主妇》
京广路
“冲喜”与“守节”
文学青年
书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拉荆笆的故事
——读李正品《西望情海》

陆 健

《西望情海》的故事之一,说的是一户人家,母亲、儿子、媳妇和孙子,儿子小时候,母亲把好吃的给儿子吃,把好穿的给儿子穿,脏活累活从不让儿子沾边。儿子长大了,娶了媳妇,后来又有了孙子。年迈的母亲行动渐渐迟缓,脑子也不够使了,儿子媳妇感到是包袱,渐渐不给母亲吃穿。终于有一天,他们把母亲用荆笆拉到了山里丢下了。孙子偷了一些吃的,跑去找到奶奶,把奶奶背回家藏严实。每天,孙子在院子里拉那个荆笆,当父母问他为什么的时候,孙子说,我现在学学,将来好拉你们。儿子、媳妇吓坏了,知道错了,醒悟了,开始对母亲好起来(见《母亲从玉米穗中刨出的故事》)。

读到这里叫人禁不住想,我们就像那儿子媳妇,丢到山里的,正是我们的过去,我们的母亲和传统啊!好在那位母亲还有孙子,我们的后代会怎样?《母亲的童谣》这篇短文中讲道,女儿时常哼唱的“十个男人七个傻,八个呆、九个坏,还有一个惹人爱,姐妹们跳出来,甜言蜜语也要把他骗过来……”,“小燕子飞飞,五阿哥追追,英勇的尔康,爱上了紫薇,漂亮的紫薇,跟人家飞飞……”管不了啊,给她背“小溪醒了练长跑,麦苗醒了弯弯腰,桃花醒了绽笑脸,柳树醒了把辫摇”她没见过,不知道怎么回事呀。脑子里尽是跟同学学的,跟电视里学的,跟老师学的尽是为应付考试的。电视里除了有限的几个栏目,几乎充斥着流行的、娱乐的甚至搞笑的东西。为了收视率,为了经济效益,近乎无所不用其极。长此以往,我们会不会把母亲扔到山里去,而孩子们会把奶奶背回来吗?

问题出在成人社会,出在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出在政治与商业合谋的主流价值观、审美观。它对众人所期待的文明程度更高的明天中国,埋藏着巨大隐患,一个具有正义感和民族自尊心的人应该感到耻辱。那么怎么办?理论家要作深刻反思,文学家要通过自己的作品发出吁喊。李正品正是这么做的《西望情海》是个很好的范例。

这本书是写给自己母亲的,如果说天地有神灵,那么母亲就是人间之神。作者从工作地郑州西望巩义,感恩戴德;提起笔来,一个年已五十的汉子有时也会痛哭失声(见《难忘母亲的那碗饺子》)。《西望情海》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位母亲,勤劳:在儿子的记忆中,母亲似乎永远不知道劳累,从来没见过她休息的时候;善良:因为雨天缺柴,儿子拆了斑鸠窝,小斑鸠摔下地,“母亲把谷子、芝麻和油菜子混在一起,然后放在自己的嘴唇上,抱着斑鸠来嘴里啄食。小斑鸠还不习惯于人工饲养,忽闪忽闪的小眼直瞅着母亲。不一会儿,它的嘴就啄起来了,欢快地扇着翅膀,还不停地咕咕咕叫。小斑鸠的嘴巴在母亲嘴里啄来啄去,仿佛我的母亲就是它们的妈妈。”(《斑鸠啼血的日子》)母亲给远归的儿子包饺子忘了放盐,她提着马灯到卫生所借了注射器,把调料注射到一个个饺子里;虽然文化程度有限,却尽量接受了带有强烈地域色彩的传统文化;作者年少时所具有的自然、乡村、民间文化知识,几乎全部来自母亲,书中事例繁多;掌握着很强的生产、生活技能,甚至母亲织布是乡邻闻名的。她每天可以织4米多长的布,多种的颜色,多种花纹,多种图形,密密实实的布面,胜过当时的“洋布”(《母亲的织布机》);隐忍自尊:见《东疙瘩的西磨房》诸篇;奉献:为亲人、为讨生活拼尽了自己一生的心力体力,达到极限(《母亲转动的石磨》),等等。母亲的影子,似乎遍布家乡的时空,母亲的形象,几乎就是那块土地的形象与历史。《西望情海》极具独特性的细节描绘、真切的感受和个性化的表达,塑造出丰满高大的人物,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本厚厚的、含纳了近百篇作品的书,也是写给作者自己的。山水、沟坎、土地,红薯秧、柿子树、斑鸠窝,每一种自然物象都让人本能般地生出亲切感。理性层面,我认为作者的意图主要有二:一、比较具体——仙逝的母亲行之未远,用文字记下她的音容笑貌。以我狭隘的视角看,也许作者因为爱,因为对无私博大的情怀的崇拜而将母亲的形象完善化完美化了,此类情况以前见过。但显然,李正品的优秀之处在于,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塑造”出来的,作者只是通过文字将母亲“请”出来的,他拍拍母亲身上的尘土,母亲就的确是这个样子。《西望情海》最打动人的并非诗意的抒情部分,而是作者记录的那些“结结实实”的事件、细节;二、相对宏观——自己心仪的情感自救和文化回想状态。情感稀薄、情感自救能力的缺失是我们这代人的通病、顽症。我们应该感恩世界,应该对社会、他人付出情感付出爱。一旦我们的这种能力退化,要警醒,要补充,要学习。我们得到的关怀和爱需要铭记。我想李正品写作《西望情海》就是这样一次自救行为。对母亲的回想纪念,其实也是对历史、民族文化的重温。当代中国人要“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需要坚持本民族文化的精华。我们知道,俄罗斯也有一篇关于“爷爷和破碗”的民间传说,也是警示儿女应孝敬老人的,老托尔斯泰在作品中运用过它作为素材,可见不同民族文化绝不乏相同、相近、相似之处。《西望情海》中的母亲还讲了一个故事,令人动容:儿子要把母亲扔到深山里,在背母亲进山的路上,母亲沿途折下许多树枝丢在路边,儿子问为什么,母亲说,你从小没有出过远门,忘性也大,这些树枝,是为了让你回来的时候,能够认识回家的路……《西望情海》中被母亲救过的斑鸠一家10年后还居住在老家院子里,而我们中有多少人扭头看到母亲留在路边的树枝之后,还在继续把母亲往山里背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