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 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2
4
tpzz310067
tpzz21005100
tpzz310061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白庄村到白庄街的变迁

白庄街位于郑东新区南部的祭城路街道办事处辖区,西起中州大道,往东拐向北至商都路,全长1100米,宽25米。2005年12月,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批准,白庄街作为标准地名在社会上公开使用。

白庄街的得名与这里的白庄村有关。白庄村的来历,至今还流传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很早以前,白庄一带是荆棘丛生、人烟稀少的沙丘岗地。明朝崇祯年间,有家白氏兄弟三人,从山西洪洞县移民到此,安家落户后,三兄弟整天在这沟岗沙窝地上辛勤劳作,收获的庄稼却填不饱肚子。无可奈何,白家三兄弟决定离开这个沙窝地,外出讨饭找活路。到了临出发时,白家老大穷家难舍,又不愿意走了,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让两个小兄弟走吧。白家老大又想,兄弟一别天各一方,为了日后白家后人能够有物可证、相认团聚,遂把家中的物件挑来拣去也没有找到合适之物。最后,白家老大把家中烙馍的破铁鏊拿出来砸为三片,每人各拿一片,并再三嘱咐要好好保存、代代相传,以此作为白家三兄弟见面相认的凭据。就这样,白家老二、老三兄弟忍着骨肉痛、流着辛酸泪背井离乡,流落外地讨饭去了。

后来,又有曹姓人家逃荒落脚到此,繁衍生息,人口逐渐增多形成村落。村民们提出要有一个村名,大家众说纷纭,最后,村中一位老人想起了白家兄弟的遭遇,就提议说把村名叫“鏊片白”吧,得到村民的赞同。后来,因“鏊”字难以认写,遂改叫小白庄。清朝年间,开始叫白庄,并沿用至今。清乾隆《郑县志建制 屯砦》中已有“白庄位于城厢区十段”的记载。

2006年,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撤销金水区祭城镇设立祭城路街道办事处凤凰台街道办事处的通知》(郑政办文[2006]34号)精神,祭城镇的白庄村,整建制划出归祭城路街道办事处管辖,实行了城市管理体制。历史上沙丘起伏、沟岗纵横、缺吃少穿的白庄,现如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州大道——货站街的立交桥从村南通过,村庄已被整体规划到郑东新区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