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建活动月
党委书记谈党建
——张可山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本报记者 孙志刚
河洛垂泣,故友道衷肠;众人追忆,缅怀好支书。昨日,由巩义市委组织的张可山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巩义市电业局二楼礼堂举行。LED显示屏上,镰刀和斧头映着蔚蓝的天空,这一刻,人们没有吝惜泪水,用爱的追思怀念“巴沟村的脊梁”、共产党的好干部张可山;这一刻,现任巴沟村党支部书记的张继帅,把隐藏5个月的悲痛化成坚定的信念:“老支书,您放心吧,我一定像您那样,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比天还大!”
听众中有戴着红领巾的孩子,有学生气未脱的大学生村官,也有巩义党政机关的干部及基层党支部书记、群众代表。700多位观众凝神屏气,紧盯着巨幅显示屏上闪现的张可山追悼会万众垂泣的场景,聆听着他的领导、同事、亲友眼含热泪的讲述。
张可山生前是巩义市站街镇巴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月24日累倒在岗位上,1月27日去世,享年68岁。他是共产党人一面鲜艳的旗帜,他是百姓心中一座伟岸的大山……
不甘落后拼搏争先
“不甘人后、拼搏争先是张可山同志一贯的工作作风。”巩义市站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闫龙涛说。张可山2005年任巴沟村党支部书记时已年过六旬,但干起工作依然风风火火。“干工作不讲价钱,镇里分的任务总是第一个完成。”闫龙涛对张可山记忆犹新:植树造林3天的任务,巴沟村一天就全部完成;防火防汛工作,张可山从没让镇里操过心……
“不能等、不能靠、不能要,只有一个字:干。”张可山就是凭着这样一股韧劲,把巴沟村的荒地改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把臭水沟建成了风景秀美的景观带;垃圾场也变成了小游园和文化广场。
牢记宗旨一心为民
“老支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办实事。”现任巴沟村党支部书记的张继帅是张可山生前的老搭档,追忆老支书,这位50多岁的男人哭着作完报告。
乡亲们托付的事都要尽快办好,张可山生前对村干部们说:“能办大事办大事,不能办大事办小事,小事也办不成,给群众一句好话,不能伤了群众的心。”群众有困难找到他,他都有求必应。
听着报告团成员的追忆,郑州市委常委、巩义市委书记李公乐也是热泪盈眶。他说,张可山同志的事迹非常感人,他心系群众,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致力于发展,自己带头致富,又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希望全市的共产党员都能向张可山学习,立足岗位、结合实际,学先进、争先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言传身教公私分明
“只要我在巴沟村干一天,子女们都不能插手巴沟村的事。”张可山生前这样要求自己的子女和亲属,为此得罪过不少亲戚。
曹香粉的妹妹曹连香是张可山的儿媳妇。曹香粉家有老人重病在床,生活艰难,在巴沟村盖农民公寓时,曹香粉让妹妹出面说情,想揽点活干,结果被张可山坚决拒绝了。张可山的儿子张成军告诉记者,在巴沟村盖农民公寓时,他想买套房子便按程序报了名,可等到领房时,他父亲却把房子让给了村里的一位危房户。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一位老干部听着大家的追忆感动地说:“这样的好干部,群众哪个不喜欢,哪个不支持呢!”巩义市站街镇党委书记王继锋虽然参与了报告会的筹备,但置身现场仍是热泪不止。他说:“张可山的对党忠心、对民爱心、对工作有责任心、对自己以廉洁之心,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正开展‘学可山、找差距、谋发展、讲奉献’活动,缅怀老战友张可山的同时,自找差距,整改不足,争做一名经得起工作实践检验的优秀共产党员,情为民洒、利为民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