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史海拾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爱总能化腐朽为神奇
脆弱的美好
大师的眼睛
白发
张居正为何不用海瑞
勉为其难当皇帝
众朝臣祭拜石匠
刘伯承请败将当老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刘伯承请败将当老师

名震中外的“常胜将军”、元帅刘伯承在担任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时,大胆请关押在抚顺功德林改造的战犯廖耀湘当老师,为解放军军事学院的学员讲课,在军内外传为美谈。

军事学院成立初期,教员非常缺乏。一天,刘伯承指名要把关押在抚顺功德林改造的战犯廖耀湘请来讲课。

廖耀湘何许人也?湖南邵阳市新邵县人。既是一位抗日名将,又是解放战争中的俘虏和战犯。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新22师师长。1942年2月,随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越过“野人山”,歼灭大量日军,举世震惊。1944年8月因战功显赫,擢升为新编第6军军长,并荣获美、英两国政府授予的自由勋章和十字勋章。1947年8月,廖耀湘升任第9兵团司令官。在辽沈战役中,廖第9兵团6个军10余万人被人民解放军全歼,廖耀湘与新6军军长李涛被俘。

廖耀湘来到军事学院,出来迎接的竟是刘伯承院长。刘院长开门见山地说:“这次请你来当我们的老师,请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讲讲你在缅甸抗日取得一定成绩的‘小部队战术’、‘森林作战法’及‘城镇树落战斗’;二是讲讲你在辽沈战役的体会。要实事求是,作战中双方的优缺点都可以讲;三是讲讲你对我军建设的建议。”

“恐怕讲不好啊!”面对这位名震中外的“常胜将军”,廖耀湘实在是有些诚惶诚恐。

刘伯承院长挥了一下手说:“放心讲吧!这三方面的问题,只有你能讲,我们只能当你的学生。”

廖耀湘登上讲台,额上沁出了少许汗水。讲着讲着,廖耀湘仿佛又进入了缅甸,进入了“野人山”,进入了缅北战场。在穿越“野人山”时正值雨季,道路被淹,瘴气横流,毒虫侵害,给养不继,医药匮乏,举步维艰。许多战士落水身亡。为避免死亡事故,廖下令:丢掉身上包袱,轻装前进。在“野人山”艰难的20多天,干粮吃光了,皮带也吃了,只好边走边找野食吃,最后下令将战马杀掉,切成碎片分给大家,要求每人每天只许吃一片。廖也带头吞食芭蕉根,剥吃树皮,并一边吃一边说:“为了祖国,为了抗日,我们一定要坚持。”廖率部队战士们顽强坚持行程1000多公里,穿越了“野人山”,抵达印度列多,创造了战争奇迹。

1944年4月。廖率部队参加孟拱河谷战斗,共歼敌一万余人,并缴获大量枪炮车马等军用物资,创缅甸战场歼敌之最,一举扭转了缅北战局。

台上的廖耀湘讲得出神入化,台下的学员听得如饮甘露。一堂课讲完,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掌声。刘院长鼓着掌来到讲台,紧紧握着廖的手说:“廖将军,你的课讲得真生动!”

在另一次的讲课中,廖耀湘的调子比较低沉,那是讲他1947年8月,升任国民党第9兵团司令官后,在辽沈战役中,指挥的第9兵团6个军10余万人被人民解放军全歼。他说,当时,蒋介石部署辽西会战,我曾对其部属蒋继志说过:“锦州攻坚,凶多吉少,极为不智。但长官决定如此,其可奈何,只好舍身硬碰唉。”数日之后,新6军果然在黑山全军覆没。

傍晚,廖耀湘在幽静的校园里散步。忽然,一个军人向他走来,行了个军礼说:“廖老师,我是参加黑山阻击战的一个团长。我有个问题请教你。在黑山阻击战打得最为激烈的时候,你们再鼓一把劲就很有可能攻下黑山,就可以避免全军覆灭,为什么你们突然后退了呢?”

廖耀湘简单地说:“国民党的军心涣散了。”

廖耀湘过了一段“教学生涯”,又回到了功德林。1963年经周总理提议,廖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

摘自《文史博览》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