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洗机“烘”出财富
本报记者 陈亚洲 通讯员 李麓桢 田露红
程根柱是二七区福华街办事处永安东街社区的“流动党员”,从部队退伍回乡后,毅然走出小乡村,来到大都市创业,几经周折,办起了洗衣店,从干洗机里“烘”出了财富。
1993年,服役4年的程根柱退伍返乡,当时只有20岁。凭着在部队掌握的烹饪技艺,他怀揣三级厨师证,走出新密市曲梁乡田庄村,来到省会郑州打工,先在航海路上的一家饭店干了两年,后来做批发手套等劳保用品、加工门帘的生意。可一年下来,除去自己租房、吃用,所剩无几。为此,他一直寻找着新的致富门路。
2002年的一天,他到永安东街为一家洗衣店安装门帘,看到门口贴着“转让”的字条,细心的程根柱就悄悄地搞起了市场调查,发现开洗衣店有钱可赚,就用2000元积蓄,接过了这间只有10平方米的店。后来,他又在同一条街上,租了一间30平方米的门面房,把门头改为“人人洗衣店”继续营业。
三百六十行,干啥都不容易!其实,洗衣赚钱是个艰苦的劳动。夏天本来温度就高,再加上熨衣服用高温蒸气,室内温度40多摄氏度,如果用电扇,把热蒸气吹了,影响熨衣效果。他只好忍受着酷热,把毛巾围在脖子里,不停地擦掉从额头和脸上滚落下来的汗水;冬天滴水成冰,每天在水中洗衣,双手裂开了血口子,一放到刺骨的水中,就像被猫咬一样钻心的疼。
为了满足顾客要求的时间,他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早上4点多钟就起床,抓紧时间洗衣,把衣服脱水、烘干、烫平,赶在顾客来取衣前,把衣服全部按要求整理好。
尽管程根柱这样努力地洗衣,可刚开店时,每天毛收入只有50多元。为了改变生意清淡的现状,争取更多回头客,他就到市内一些洗衣大店、老店学习取经,不断扩大业务范围,除了洗衣外,还承接清洗床上用品、汽车套、台布、窗帘等,同时增设服务项目,坚持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凡添纽扣和缝补衣服都不收费。
有一次,一位女顾客来洗工作服,把刚发的1260元工资忘在了口袋里,程根柱洗衣前检查衣服时,发现了这笔现金,如数归还。从此以后,这位女顾客一家4口人的衣服,都拿到他的店里洗。
平时,程根柱在洗衣前,在衣服里检查出驾驶证、身份证、银行卡和各种票据,都一一还给顾客,从不要报酬,深受顾客的信赖,生意越来越好。
程根柱用勤劳的双手赚来了钱,租房、结婚、培养孩子,生活越过越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