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5分钟应考过关
世界遗产名录的礼物
开心的锣鼓敲起来
一路拼搏一路歌
申遗成功
给我们带来什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一路拼搏一路歌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工作回眸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方寸之间尽览

本报讯(记者 李颖)登封申遗梦圆,方寸见证盛事。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搬上了“国家名片”,昨日,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遗产成功邮票在郑东新区举行首发式。据悉,这是中国邮政首次为申遗成功而发行邮票。

据悉,本次庆祝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共发行6种邮品,其中包括《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个性化邮票一版,该版邮票共8枚,主图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性图案“太阳神鸟”,附图和边饰展现8处11项经典建筑,彰显了嵩山历史建筑群的恢宏气势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此外,还发行了嵩山纯金邮票、纪念封、中外邮票荟萃、以登封历史建筑群为主题的连体极限明信片以及我国著名山水画家、中国邮票设计家李德福创作的《嵩岳秋高图》等邮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瑰丽风采和历史文化价值。

邮票的设计者刘钊在首发现场对记者说:“ 设计这套纪念邮票,是为了和大家一起分享幸福的喜悦。作为一套个性化邮票,这套邮票上面印有中国文化遗产的标识,每一枚邮票上展现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8处11项中的一景,与邮封上所印的景色图案交相辉映,既展示了这些历史建筑的独特艺术魅力,又体现了古代建筑设计的科学性。”

10年前的8月1日,洛阳龙门石窟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4年前的8月1日,安阳殷墟申遗成功的喜悦还萦绕在河南人民心头;今年的8月1日,在我国建筑史、宗教史、文化史、美术史上占据多项“唯一”的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毫无悬念地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全中国第39个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民族瑰宝。漫漫申遗路,在此时树上了一块醒目的里程碑。回首郑州那不懈追求、不断超越的申遗之路,也显得那么曲折,那么令人难忘。

与时间赛跑的战斗

2006年4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巡视员郭旃建议郑州市,将嵩山古建筑群(后更名为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同年7月,郑州市市长赵建才主持召开郑州市人民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决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07年7月,国家文物局将历史建筑群由预订的2010年提前到2009年申报,文本必须于2008年1月底前正式报送,留给市申遗办编写文本的时间,不足两个月——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紧张打响了。

申遗工作伊始,就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为确保申遗成功,郑州市委、市政府下达了强硬命令:分秒必争,不惜一切代价,高水平、高质量如期完成。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任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高度重视申遗工作,市长赵建才连夜批复文本编制工作方案和经费,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亲自抽调人员成立申遗委员会。郑州市文化局副局长任伟博士、规划局副局长周平博士、市商城管理处主任王文华研究员,以及登封市文物局副局长宫嵩涛、市志办主任吕宏军、市作协副主席常松木,还有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刘畅教授等一大批专家聚集起来,全面启动文本编制工作。大家发扬团队精神,集中办公,加班加点,分工编写,集中讨论,先后十一易其稿……终于,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文本编制工作奇迹般地完成。之后,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通过了国家文物局最终审定;最终于2008年1月如期报送,此举也标志着申遗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009年6月27日,是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嵩山历史建筑群”能否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日子。这一天,经过一千多个日夜为申遗奔忙的人们,紧张而焦急地等待着从西班牙传回的消息。虽然,嵩山历史建筑群最终作为推荐项目列入2010年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确认,申遗暂时搁浅的遗憾令无数郑州人夜不能寐。经过一年的巩固提高,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终于“水到渠成”,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汇聚八方力量的誓约

申遗,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群立志保护传统历史文化、寻求文化发展人士的共同追求。在决定向联合国递交申遗文本的那一刻起,一个关于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的神圣誓约就此盟生。

走进如今的中岳庙、观星台等景观,绿草茵茵,和风拂面,比过去的景象更为宜人。谁能想到,申遗工作中仅环境整治任务就有119项,绿化、道路修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及拆迁等工作千头万绪,其中仅植树就达30万棵;连接8处11项遗产申报地的文化景观大道,阳城路、环山旅游公路及郭店路段两侧建筑物整治,使8处11项申报地周边环境与历史建筑基本达到了自然、和谐,申报地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各景区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外部环境整治中,登封市告成镇、卢店镇、嵩阳办、中岳办、少林办等5个乡镇、办事处肩负着拆迁安置任务,2008年年底,所有拆迁群众全部入住新居。

档案资料建设上,各类文书档案、科技档案2596卷(盒),拓片142卷645份,照片7382张,施工图纸2000多张,字画30余幅,各类相关图书3000余册,均由全市人民热心捐献、专业人士积极查找所得。

第七届“网上看河南”、嵩山书画笔会等活动先后助推申遗;邀约中央电视台制作申遗专题,在全国制作、投放嵩山历史建筑群《文明》杂志专期,利用国家和省市有关新闻媒体宣传“申遗”知识和动态,举办申遗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广场文化周等活动,努力营造“万众齐心、同力申遗”的社会氛围。同时,有关方面大力普及“申遗”知识,加强民间遗产保护观念的培育工作。启动了“万名市民看申遗”、“爱我嵩山”、“申遗图片流动巡回展”等大型民众互动活动;在郑州市区主要路段竖立申遗倒计时牌,印发《嵩山历史建筑群知识中小学读本》和幼儿版本7万册,对郑州市区和登封6万多名中小学生和幼儿进行遗产知识宣传教育等——全市人民“申遗”的公众热情空前高涨,遗产保护积极性大大提高。

此外,省文物局、郑州市人大、市规划局、市法制局、登封市委及市政府等各有关部门大力协助,为申遗进程保驾护航。

“通过申遗,登封市在环境整治方面付出巨大努力,做了大量工作,使得嵩山历史建筑群的环境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水平更高、人文味更浓、环境更加优美的嵩山风景区展现在世人面前,必将为来此游览的国内外游客所惊叹,也更加深了我对这片文化沃土的感情。”一直牵挂申遗的热心人士表示,登封的老百姓给予申遗大力支持和贡献,深深地体现出他们对嵩山历史建筑群的热爱和发自内心的保护热情,也为嵩山历史建筑群附加了更多深厚的意义和价值。

任重而道远的使命

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申遗成功后的经验告诉世人,申遗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全民的责任,申遗成功绝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争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难,保护好世界遗产瑰宝、发挥好“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文化品牌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更难。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使人们重新审视嵩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作用和地位。必将带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兴盛,增强对全省文化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齐岸青对申遗成功表示由衷的高兴,他认为,随着申遗成功,郑州登封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和价值将更充分地显现出来。齐岸青透露,省文投公司也有计划参与登封作为文化综合试验区的发展建设中。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也表示,申报世界遗产等于是进一步向全世界作出保护文化遗产的承诺。“申遗”成功,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是一个新的起点。申遗成功后,郑州将继续加强和巩固文物保护维修、继续完善和加强历史建筑群景观设施建设和环境维护,加大嵩山历史建筑群宣传力度,扩大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知晓率。同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专家、学术界对接,对嵩山历史建筑群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等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吸取世界范围内古建筑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从而使之更加人性化、优美化,达到人与自然、人与遗产和历史与现实的和谐统一。

郑州市政府已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作出承诺,不对遗产本身、遗产保护地范围内进行项目开发,做到“在保护好、保存好遗产的基础上,展示好这一遗产”。具体做法上,丁世显说,首先要继续提高社会各界对遗产保护的意识,让人们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相应保护机构,储备专业人才,制定切实、合理的保护措施和规定,以推动“文化兴省”和“文化强市”战略的实施和实现,进一步塑造城市的灵魂、推动郑州市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