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亚洲 通讯员 李麓桢 赵文玲 文/图
两岁时,他因发烧打针,右手右脚终生残疾。可他不愿享受低保,而是开个小店,自己养活自己,还乐于助人,被大家誉为“自立自强的模范”。他,就是二七区陇海中路社区居民陈庆宇。
现年54岁的陈庆宇,1978年高中毕业后,在一家福利印刷厂当临时工,一干就是20年。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腰部越发疼痛,只好回家。没有退休金,全靠父母一点微薄的养老金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为了生存下去,2006年他借了1万元,让两个弟弟把自家后院的石棉瓦掤子拆除,临街盖了一间8平方米的小屋,办了一个小百货商店。
虽然陈庆宇手脚不灵便,但他十分要强,每天早上5点多就开门,守到晚上10点多才打烊。店里需要进货,他就踩着三轮车,自己到华中食品城、万客来等处批发商品,来回几十里地。
陈庆宇做生意有个准则,那就是诚实守信,对那些假冒伪劣货坚决不卖。
“你只有卖假货,才能多赚钱,我这里有几条假烟,放在你这里卖,赚了钱多给你一点。”一次,有个烟贩子来到店里对他说。
“你快把假货拿走!”陈庆宇义正词严地说道,那个人见状,夹着假烟灰溜溜地走了。
陈庆宇心里时时想着别人,方便别人。陇海中路社区看到他是个残疾人,符合吃低保的条件,就让他办手续,可他硬是不要,十分诚恳地说:“我能自己养活自己,不给政府找麻烦,还是让给更困难的居民享受吧。”
为了方便居民,他专门买了两只打气筒放在店门口,谁来打气都不收费;有人来打公用电话没有零钱,他也让打……
陈庆宇每天双手扶着墙壁和小店的橱窗框架,慢慢移动脚步,苦心经营。
“残疾不可怕,只要有志气,生活照样是多彩的。”昨日,当采访结束时,陈庆宇袒露了自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