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吕良伟自传
裸婚
怀才不“迂”
大 哥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人间天堂”威尼斯
幽香
天寒红叶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李济通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源自《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也有类似记载。这话出自战国纵横家、生于巩县(今巩义市)的苏秦之口,听者乃韩国(在今新郑市)的国君韩宣惠王。

公元前332年,苏秦赴赵宣传自己合纵抗秦的政治主张,国君赵肃侯不但同意,还让他游说其他诸侯国,以便统一认识,共同行动。于是苏秦来到韩国,对韩宣惠王说,韩北有巩、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商阪之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方圆九百余里,甲兵数十万。且天下强弓劲弩出于韩。像这样兵强马壮、力量强大的国家,为什么要臣服于秦呢?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不断地要求割让土地。而以你有限的国土,是不能满足贪婪成性的秦国的,最后将不战而亡。有民谚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是说宁在小的地方为王,也不愿在大的地方任人宰割。国君你归顺秦国,这和牛后有何区别?以您的贤德和强大的国力,落个牛后的名声,连我都感到羞耻!

韩宣惠王听后,勃然变色,仰天长叹说,我虽不肖,但决不会屈服于秦。就按你的意见行动吧!在苏秦的劝说下,韩国最终成为合纵抗秦队伍中的一员。也是这番说教,逐产生了成语“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本意为鸡口虽小,却能进食;而牛后(即牛的肛门)虽大,则只能排出粪便。可能是它过于粗俗、直白的缘故,古人又将其改为“宁作鸡口,不为牛从”。意为宁作领头的鸡,也不作跟随大牛后的小牛。从字面上讲,“宁作鸡口,不为牛从”似乎比“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较为高雅、含蓄一些。即便如此,人们对二者并不认同,所以很少有人使用。而民间广为流行的,则是“宁作鸡头,不作凤尾”。意与“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基本相同。有宁当小国之君,不当大国之臣的意味。如说某某宁当小地方的头头,不愿做大单位的副手时,会用“宁作鸡头,不作凤尾”来形容他。不仅通俗易懂,且形象生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