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十二五”期间行政区划改革将稳妥前行
博士研究生教育变味
是一种教育的失败
最低工资标准仍有上涨空间
多方共建文明 促进交通畅通
“天才”如何通过一个好的制度路径升入大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天才”如何通过一个好的制度路径升入大学

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但因高考成绩有6分之差,省招办拒绝投档。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应届生孙见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学的门,却“搞不定”招办的章。(8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复旦大学的教授们之所以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孙见坤,是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孙见坤与复旦结缘,是因为参加了复旦大学为自主招生而举办的“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博雅杯”面试官之一、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章清这样评论孙见坤:“他是我见过的对国学最有钻研精神和天赋的学生之一,他对《山海经》的注释水平和见解,甚至高于在读的研究生。他对国学的执著,在我们近几年招收的学生中并不多见。”

世间之事常出怪异,总无怪异,便难称世间之事。像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有各种各样的“降”法。有人曾建言,国内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生源质量优秀的中学,其校长可以以个人名义和自身信誉为担保,向大学中的名校推荐优秀学生。一个小小的权力位置就可以推荐人上大学,怎么看都疑似几十年前曾发生过的推荐上大学的翻版。这个建言早已细化为实施方案实施,但谁都知道,如果操作不好,它难免变成权贵触角伸向大学招生的寻租游戏。

8月20日,孙见坤“就像做了一场春秋大梦”,他“神奇地”被调录到山西大学法学院。陕西省招办立场强硬,拒绝将孙见坤的档案投到复旦大学,才有了孙见坤命运的最后结局。从严格制度上讲,陕西省招办似乎没错。但这种没错实际上是一种似是而非之正确。原本可以有另外一个结局,复旦大学愿录,陕西省招办对孙见坤档案放行,从增加美誉度上讲,这可称之为“开明”。陕西省招办却以公平公正为由,不愿这样做,没有这样做。一个权力位置都可以推荐学生上大学,复旦大学进行自主招生,8名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愿望却难达成。这样的现实除了让人扼腕喟叹,还真没什么办法。

让个别“天才”通过一个可行的设计完备的制度路径,进入大学读书,在每一年的高招中,即使有这样的事情,也是少之又少。由大学的公信力、教授的清誉等做保障,让大学在拥有充分的自由度之外,公平、公正地进行独立自主的招生录取,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比中学校长这样一个权力位置作推荐靠谱。世界是由千差万别构成,人才的类型亦是由千差万别构成。孙见坤就是顺利进入复旦,能否真正成才,也存在两种可能。他的悲剧命运在于,他被迫去学所不喜欢的法律,极大地减小了一个“天才”完成成才使命的可能。这是他一个人的命运,又不是他一个人的命运。因为在以后,还会有类似的“天才”遭遇他今天这样的命运。伊 文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