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如何发挥审计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特征
提升教育质量的路径
建设中原经济区 郑州怎么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建设中原经济区 郑州怎么办?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郑州市的发展优势郑州怎样支撑和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

张占仓

伴随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出现新的重大变化,建设中原经济区被再次提上日程,成为区域发展的热点之一。

战略背景:

区域规划的“三化”趋势

据我们研究,目前中国区域规划表现出三大趋势:第一,区域规划国家化。近几年,国家已经批准了一大批地方性规划。特别是2009年以来,连续批准了十多个区域规划,批准速度与数量均创历史之最。新规划所表达出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有别于前30年东部地区以点状或线状开发为特色的非均衡发展模式,而是以一种新的、动态均衡的网格状方式探索一条各地争雄、百花齐放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新型发展道路,将从地域空间入手,从根本上激活各地的生产要素,缓解各种结构性矛盾,缓和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及收入差距,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第二,区域管理精细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只是考虑到沿海与内地的关系如何妥善处理;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东、中、西三大地带生产力布局与发展问题;2003年以后,中央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各自赋予其独特功能;近几年,伴随综合国力的增强,特别是人均GDP跃上3000美元、进入资本相对充裕期以后,国家逐步有能力对全国进行更加细化的战略管理,所以就在更加具体的有特色的区域施加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第三,区域发展模式多样化。伴随国家愈来愈多的批准区域规划,国家将通过分类指导和战略引导的方法,促进各地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逐步形成遍地开花的更加活跃的发展格局,再创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中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一般认为,狭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全部区域;而广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及周边地区。

中原经济区指河南省以及周边地区所构成的以中原文化影响明显、经济联系紧密、客观存在的一个经济区域。该区域以河南省为主体,涵盖晋东南、冀南、鲁西南、苏北、皖西北、鄂西北等周边地区,山水相连、血脉相亲、文脉相承、使命相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紧密、客观存在的地理空间。

中原经济区,面积约29.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7亿,占全国1/8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6,其中夏粮占1/2,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别重要。中原经济区发展潜力巨大,能源原材料工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为什么我国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因为中原地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粮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是掌控全国政治军事形势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只要是太平盛世,中原地区就迅速发展,成为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区。而只要遇到战乱,中原地区是“兵家必争之地”,老百姓就遭殃。因此,中原地区战略地位特别重要。正是因为这样,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有3000多年期间,中原地区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原兴则天下定”为世人熟知,而“天下定兴中原”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中原经济区位置居全国之中,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传统文化积淀丰厚。但是,由于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全国存在着明显差距。目前,中原经济区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与消费结构升级的转折时期。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在全国北方地区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既是促进中部崛起的“加速器”,也事关全国发展大局,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拓展内需增长空间,提高人力资源保障能力,构筑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实现再一次腾飞。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事关中原地区1.7亿人民的福祉和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大局,也是中央特别关注的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影响的大事。

郑州市的发展优势

1.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优势

按照建设部的规划,郑州市是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这在全国学界与政界都已经接受。也就是说,郑州市的实际影响是国家层面的一个经济区域,而不仅仅是河南省省会。那么,这个区域是什么?现在看来日益明确了,就是中原经济区。特别可喜的是,按照省政府已经上报规划的框架,我们建议加快构建郑汴都市区,包括郑州市、开封市和郑州新区,在2020年要形成800万~1000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区,将在全国特大城市发展的宏观格局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也完全可能成为继重庆之后,全国区域发展的第五极。

2.中原地区文化中心的优势

中原经济区,之所以客观存在,核心是由中原文化血脉相连。这种联系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割舍不断的精神寄托。河南博物院是全国三大博物院之一,就是因为河南是全国地下文物第一大省,馆藏国宝级文物居全国前茅。上世纪90年代举国关注的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断代工程”,也就是当时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连续到河南深入工作,顺利完成了历史重任。难怪大家都说,在中国5000年文化看河南,1000年文化看北京,100年文化看上海。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是全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地承载着中原文化中心的地位。

3.创新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

郑州市作为一个现代化中心城市,集聚了50多所大学,有数万名教职员工。还有数百家国家级与省级科研机构,在农业综合科研、小麦育种研究、烟草研究、泡桐研究、果树研究等领域全国领先;在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领域,拥有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郑州轻金属研究院、金属制品研究院、27所、713所、第六设计院、棉麻工程院、邮电设计院等中央研究院所,还有省科学院等70多家省级院所,可谓人才济济。郑州市发展后劲充足,除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外,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必将进一步显现。

4.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优势

郑州市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拥有煤机、水工机械、纺织机械、铝材深加工、超硬材料、食品等工业门类,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产大型客车跑遍全国;超硬材料占全国60%以上,且行销全球;煤矿机械享誉全国,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高度重视;纺织机械引领全国行业发展,量大质优;计算机安全产品研发,独具特色;铝材深加工,是全国最大基地,等等。工业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恒久的发展动力,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是工业自身发展的恒久主题,郑州市在拥有人才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工业发展将持续保持创新、创造、创业的不竭动力,并支撑所在地区科学发展、健康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

5.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优势

郑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现有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是全国铁路货运高效运转的中心。以郑州为中心,连南贯北的高速铁路十字架雏形已经形成。在已经建成的公路运输港的基础上,发挥中原地区高速公路密集、地处全国公路运输中心的优势,初步形成了全国重要物流中心。郑州航空港业绩增长迅速,在高端要素配置中战略意义越来越突出。

郑州怎样支撑和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

1.率先开放 率先发展

我们在全面分析与认识中原文化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原文化的劣势。我们认为中原文化最大的劣势是思想保守,这会体现在方方面面。从历史进化的角度看,只要是中原盛世的历史时期,中原地区就是全国新文化的中心。而从南宋以来,全国政治中心转移之后,在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开放的东西逐步都外流了,保守的东西主要沉淀在当地。西方工业革命以来,虽然在中原地区局部曾经出现过星星点点的工业化火花,但是工业化浪潮并没有真正冲击到当地文化的深层,没有在思想层面形成科学积累。所以,中原地区主流文化积淀是传统的封建文化为主,而我国封建文化的核心是保守主义。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跟随全国文化创新的主流,使地方文化创新方面出现了重大进步。但是,时至今日,中原地区文化思想比较保守仍然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站在全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角度看,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几乎始终保持大致一样的发展水平,也从深层次印证了这种判断。因为开放系统才能够在与外界进行活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区位熵,而封闭系统或保守系统,由于缺乏与外界的必要交流,或者与外界的交流水平赶不上平均水平,使得自己的区位熵相对处于降低状态。为此,中原崛起,开放先行,只有先开放,才有可能真正获得比其他区域更加快速的发展。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作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中心,要想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发挥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需要在思想开放方面率先获得实质性突破,提升软实力,并以此赢得率先发展。当然,思想开放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艰苦努力,通过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情表现出来。所以,对于我们长期以来以保守著称的中原地区而言,开放可能是我们走向发展与富裕的永恒课题!

2.科学规划与建设郑汴都市区

把郑汴都市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科学规划,科学建设,加速发展,并以此依托,持续促进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近期,以郑州新区发展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高水平的基础设施,以重大集团性建设项目为主,加速产业和人口集聚步伐,促进郑汴都市区形成组团式、网络化的复合型城镇密集区,提升辐射功能,放大整体优势,增强发展活力,争取到2020年集聚人口规模达800万~1000万人,使之成为中原进入世界的枢纽和世界进入中原的门户。

3.加快步伐建设金融中心

金融是支撑区域发展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现代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活力源泉,没有当地金融业的繁荣与全面发展,很难促进地方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金融业必须先行。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下,国家直接掌控一个区域金融资本投放的数量与质量,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有地方化的金融中心的支持与支撑。郑州市曾经几度讨论金融中心建设问题,客观上也需要金融业的突破性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金融业仍然受制于传统体制的约束,没有像沿海地区那样,形成蓬勃发展的局面。面对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金融业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和中原经济区1.7亿人民的需要,必须谋划郑州市金融中心的全面建设与发展问题。省委省政府对此事已经高度重视,郑州市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科学运筹,务必加快金融中心建设步伐。

4.坚定不移扩大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

面对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全区最为艰巨的发展任务,仍然是集中精力推进工业化,历史性地完成区域原始资本积累,为区域发展奠定产业基础。郑州市是中原经济区工业基础最好的城市,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抓手,在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规模与质量的基础上,坚定信心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既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引领全区的工业化进程,也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奠定科学技术基础,为进一步吸引包括高端人才在内的先进生产要素储备产业基础。

5.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现代服务业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是现代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领域,对高端人才依赖性比较强。郑州市要发挥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人才资源优势,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效率与发展质量,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品位,展示现代化大都市高端服务功能,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国际化,现代化,服务化。

(作者为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