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新郑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专家聚首黄帝故里
畅谈具茨山岩画与史前文明
具茨山岩画中原上古文明的一朵奇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具茨山岩画中原上古文明的一朵奇葩
——具茨山岩画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纪略

具茨山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西南15公里处,主峰风后岭海拔793米,山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毗邻新密、禹州,为三市界山,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岩画是人们在岩石上有意识创作的各种图形的统称,主要包括岩绘与岩刻两大类。对于岩画,我国岩画研究的著名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陈兆复先生是这样界定的:岩画是一种原始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手法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比甲骨文更为年代久远的原始文字,是人类先民们留给后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岩画创作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并延续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并流行于人类活动的绝大部分地区。

新郑具茨山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兴起发展的主要区域,留有大量有关黄帝的历史遗迹和传说故事,神秘的具茨山岩画就广泛分布于具茨山各山体的山脊上。

2008年10月,新郑市了解到具茨山上有大量岩画的信息后,立即采取措施,委托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组成具茨山岩画调查课题组,对具茨山岩画进行初步的调查。课题组共对山上的500多幅岩画进行了调查,初步摸清了岩画的大致位置,并发现了两处被土层叠压的岩画,判定这些岩画的年代应该在4000年前。

2009年1月21日,根据调查工作初步取得的成绩,新郑市在北京大学召开了具茨山岩画汇报研讨会,周昆叔研究员代表具茨山岩画调查课题组向与会的专家汇报了本次岩画调查情况。各位专家听完汇报后纷纷表示,具茨山岩画的发现,对于我国中原地区的早期文化和中国岩画的研究有重大意义,应该引起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2009年7月,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物馆学专业的师生共同组成的调查队,在具茨山上运用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规范和田野考古新规程,对岩画及相关遗址做联合田野调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确认了各岩画点、岩画石及岩画的数量和可能的其他遗存现象,并将岩画纳入统一的编号系统,获取了较为系统、客观的信息资料。

2009年9月24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王建新教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建林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汤惠生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物馆系主任肖小勇教授、中国岩画研究中心龚田夫教授、张亚莎教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蔡全法研究员应邀赴具茨山进行为期四天的考察。通过考察,专家们认定具茨山岩画的时代,应该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并就多个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从历次调查结果来看,具茨山岩画数量巨大、分布密集,初步估计最少应在3000幅以上。具茨山的岩画以圆穴的抽象构图为主,间以方穴和各种沟槽。主要的图案包括梅花状圆穴、双排状圆穴、棋盘状网格和混合图形等,梅花状圆穴图案和双排状圆穴图案在各个岩画点中均较为常见,但其内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此外还有少量人物形象,并由此构成了数量众多、形态多样、内涵丰富的具茨山岩画体系。具茨山岩画的分布有着明显规律:一、岩画点的位置大多位于视野较开阔的山腰或山脊裸露岩石上;二、岩画所在的岩石一般系较大且平整的砂质岩石;三、岩画所在的岩石的位置一般位于南坡或东坡,而岩画一般则是朝南或朝上。

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2009年3月,新郑市整理出版了介绍具茨山岩画的画册《具茨天书》,成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礼品书,社会反响非常热烈;2010年4月,在全面总结具茨山岩画调查研究成果基础上,新郑市编撰出版了《具茨山岩画》,该书由新郑市副市长、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具茨山岩画研究中心主任刘五一亲自编著,是迄今为止介绍具茨山岩画最权威、最全面的书籍。李学勤先生指出,具茨山岩画所体现的符号性思维,如果同这一地带裴李岗文化的器物符号(舞阳贾湖遗址)联系起来,很可能给文字起源的探讨投下新的光明,对文明起源研究有其裨益。

截至目前,新郑市的岩画调查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具茨山岩画的发现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内考古界、岩画界的专家学者如李学勤、张文彬、陈兆复、李伯谦、殷玮璋、朱士光、龚田夫等先后到新郑考察或者听取汇报,并对具茨山岩画的发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目前,可以初步确定具茨山岩画的时代,应该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并一直延续到历史时期。具茨山岩画的发现和认定,填补了中原地区岩画发现和研究的空白。

具茨山岩画

中原上古文明的一朵奇葩

本报记者 高凯 刘栓阳 尹春灵 赵锡铭 本报特约记者 牛青山 通讯员 杨东霞

解密具茨天书 探索中华之源

不规则圆凹穴组合

单圆凹穴

人物

双排圆凹穴

人物

网格与凹穴组合

刻画符号

网格

条纹沟槽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