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管城整风”启示录
山寨“悉尼歌剧院”哪儿有委屈
明星与大学“双赢”让教育不公
让交通与文明同行 让畅通与责任同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管城整风”启示录
治庸治懒出“硬拳”

核心提示

1942年至1945年,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素质,巩固了党内团结,树立了正确作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面对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风建设已经成为各级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以来,管城回族区在全区广泛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向不良作风“亮剑”,破解热点难点和突出问题,进一步营造了科学发展、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向不良作风“亮剑”

“面对面的咨询评议,真觉得面子上挂不住。现在看来,更应该认真对待工作了”。9月2日上午,管城回族区纪委组织文化站、动物检疫站和工商所、地税所等基层“七站八所”面对面进行评议活动,这是一位干部接受咨询时发出的感慨。

“作风建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有维护党风政纪的纯洁,理顺民心,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才能营造更加和谐优越的发展环境”,管城回族区委书记法建强说。

年初以来,管城回族区纪委组成调查组深入机关、乡镇和街道,对干部作风问题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题调研,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期,一些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对待群众态度冷淡,方法简单,作风浮漂,敷衍塞责,不负责任,导致群众上访事件发生。紧接着,一份《关于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调研报告》呈现在区委主要领导的案头。于是,加班加点进行集体会诊,连夜召开专题研讨会,认真梳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上存在的“思想不够解放、办事不够用心、工作不够主动、服务不够到位、管理不够严格、公务不够节俭”等六个方面的问题,成立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意见和方案,在全区掀起为期半年的“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围绕“治庸治懒、提能增效、创新服务、狠抓落实、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一条主线,通过“五查五看”、“四比四创”、“三问三促”和“两评两树”,积极探索建立加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7月1日,管城回族区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基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召开了“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区委、区政府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省委卢书记和市委连书记指示精神和抓好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精心组织,广泛动员,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作风问题。“管城整风”拉开了帷幕!

“管城整风”席卷各个层面,全区各级各部门分别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方案,专题研究、专项部署,精心组织、深入实施。区委书记法建强先后到纪委和科级干部廉政教育培训班调研,明确职责,严格要求,确保了“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顺利开展。区长岳希荣针对作风整顿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掌握基层群众的心声和真实诉求,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逐条逐项狠抓落实。区信访局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完善信访隐患排查调处制度,设立矛盾调处中心,构筑信访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城市管理执法局积极开展“十看十比”活动,坚持文明执法,耐心说服,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财政局制定了五项工作纪律和规定,严禁工作时间串岗聊天、电脑炒股、玩游戏和午间饮酒,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

“这一回合,动真碰硬毫不留情”。管城回族区专门成立区委办、政府办、区纪委及廉政监督员组成的督察组,进行明察暗访,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不打招呼,重点查看机关和基层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纪律是否改进,精神状态是否振奋,机关效能是否提升。

“利剑出鞘”,敢于动真碰硬。通过明察暗访和社会监督发现线索,管城回族区针对出勤情况、午间饮酒、会风会纪、工作纪律、电话接听、公车使用等不同内容进行了专项督察,并先后通报了16个单位、357名职工的到岗情况以及30个单位的电话接听情况,处理了公车违章10次以上的单位12个,公示了交通违章3次以上的公车27辆,并要求限期整改,在严肃工作纪律、推动作风转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引起了强烈反响。

作风呈现新气象

“深化作风建设,完善各种机制,牢固树立为民形象、务实形象和清廉形象,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多做加快发展的事,真正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群众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抓在手上,一件一件去落实”。管城回族区区委常委、纪委书记邰松章解释说。

制度管人又管事。管城回族区以“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加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了考勤、车辆管理等制度和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效能责任追究、绩效考核等制度,严明上下班纪律,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同时,建立了区党政联席会、重大项目和信访稳定工作周例会制度,健全了市委领导批示件督办回复制度,全区所有单位配置网络舆情员,24小时掌握网络舆情。区国土局、二里岗办事处、陇海马路办事处等一批单位通过健全完善出勤考核、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公车使用等制度。如今,机关干部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等不良现象得到遏制,全区上下逐步形成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氛围。

干部学习有氛围。“现代社会需要真才实学的干部,干部做到心中有底,和谐发展才有希望”。东大街办事处党员干部深有体会地说。为了让更多的干部“从酒桌转到书桌”、“从外行转到内行”,广泛开展了“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活动,在全区形成多读书、乐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管城回族区党校利用资源优势,集中一个月时间,对郑州及周边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围绕思想、工作、生活作风和学风问题,写出“民情日志”,实现科研水平和教学管理新突破。东大街办事处借助“晨光课堂”、“阳光课堂”等阵地,开展“读好书、谈心得”活动,深化学习成果。活动开展一个多月,整理读书心得130多份近20万字,收集意见建议150多条,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二里岗办事处坚持每周编写一条通俗易懂、含义深刻的廉政短信进行群发,让廉洁从政深入人心。管城回族区还先后组织专题讲座、业务培训、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和“作风建设十佳个人”评选等活动,各单位在活动中不断丰富载体,充实内容,对作风建设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发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为民服务“大变脸”。“转变干部纪律作风,要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得到群众认可。”区长岳希荣深有感触地说。活动开展以来,党员与群众结成联创对子820个,签订承诺协议书600多份,收集梳理群众意见建议5860多条,解决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130多个,调处矛盾纠纷50多起,承诺实事1800多项,解决率达85%以上,测评满意率达95%。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设“帮扶百名‘4050’人员就业培训班”,积极牵线搭桥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已有8600多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区信访局狠抓作风建设,促进了信访稳定工作,1至7月份,接访380批740人次,受理群众来信130件,完成交办各类信访件75件,转办各类信访件127件,办结率100%,集体上访和重复上访比去年同期下降20%,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认可度显著提升。

立足岗位“有奔头”。“认认真真干活做事比贪玩偷懒、浑浑噩噩过日子踏实多了,活得有尊严、也有价值!”管城回族区市政管理局卫生队紫荆山路清扫班班长李芳深有感触地说。1995年,李芳选择了环卫清扫岗位,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在工作第一线,先后荣获郑州市“城市美容师””、“郑州市十大杰出女性”、“郑州市十佳美容师”和“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作为全市唯一的环卫工人火炬手,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奥运圣火在郑州的传递活动。东大街办事处职工丁艳霞患有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身着长袖衣衫,穿行在高温酷暑下,确保分包楼院卫生达到创建标准。今年以来,全区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成为和谐社会的“导航员”和“实践者”。

作风也是“生产力”。“发展需要一个好环境,干部作风也是生产力。作风顺了、环境好了,才能引来金凤凰。”管城回族区金岱工业园区负责人如是说。干部作风整顿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助推器”,全区上下摆开了“擂台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据统计,今年1至7月份,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7.6亿元,区级财政收入完成8.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97.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31.7%、33.5%、18.6%和20.2%,其他各项指标也均较快增长,各项指标增速均居市内六区前列,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发案率平均下降了56%,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深化作风建设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体现了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也包含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深情厚望。”法建强介绍说。下一步,全区将广泛开展“转作风、强创新、促发展”大讨论,不断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障碍,促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思路拓宽、作风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夯实思想基础。

如今,管城回族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喜人景象。

本报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蔡 勇 李瑞峰 文∕图

(资料图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