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指山卖磨”的话不能相信
加班费为何
成为“雾里看花”
荥阳慈善 何其美哉
山西“治官”风暴调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指山卖磨”的话不能相信

近日,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首席分析师大卫·彭德尔伯里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从数据显示,中国在物理学上的研究成果受到很大关注。“因此,我预计中国的首个诺贝尔奖将会在这些领域中产生。而在2017年到2025年间,中国将捧得首个化学或物理学奖。”(9月23日《城市晚报》)

这预测真是让人兴奋,居然最快7年,本土就会有人首赢诺奖。不管怎样,从预测得奖的速度而言,大卫·彭德尔伯里的胆子极大地超过了杨振宁先生。杨振宁先生早就做过大卫·彭德尔伯里式的预测,他与清华校友畅谈教育和人生,校友问及本土人何时会捧得诺奖时,他满怀信心地说:“二十年内,中国人将获得诺贝尔数学奖。”是什么样的勇气,让他做了这种算命式的预测?大家可以查查资料,看看诺奖都有哪类奖项。早年,诺奖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1969年,诺奖新设了第6个奖——诺贝尔经济学奖。诺奖各类奖项中,压根儿就没有数学奖。除非出现一种可能,诺奖评委会按照杨振宁先生的意愿,抓紧时间设立数学奖,而恰巧本土就有人在未来的20年中的某一年,获取了诺奖中的数学奖,那他的神机妙算就真的是应验了。

不管大卫·彭德尔伯里出于什么样的动机,7年内本土人获诺奖,这种“指山卖磨”的话大家都不能去信。本土人获诺奖首要的不可能是缺少创造的土壤和水分。大卫·彭德尔伯里像是给本土人灌迷魂汤来了。他讲到,本土在化学、物理等领域成就早就不可小觑,获得了这成就那突破,但可惜因为都不是“完全创新成果”而与诺奖擦肩而过。这不就是废话吗?诺奖要的是“完全创新成果”,你的成果因为不是,所以也就错过了。开眼了,世上竟也有这样的逻辑。影响世界的重大科学创新成果本土有吗?好像还没有。也是在最近,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痛批教育功利化。他痛心于大学生热衷成功秘诀,说许多人不惜投机、只求成功,将来就是从事学术研究,也难以让人放心。他提出,“不仅要教给学生各种活动能力,更要丰富他的思想”。获诺奖,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获的。想获诺奖,人除了要有自信心,还要有改进自己的能力。除了人的因素,亦要有制度环境提供保证。差一点都不行,错半分都会完全脱离所要接近的目标。

对于掐算诺奖的话,绝不能当真。说归说,听归听。只要做得好,本土人为整个人类创造出了好的东西,也就是说真正出现了在物理学、化学等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诺奖该到来的那一天自然会到来。而大卫·彭德尔伯里这样的人,他就是个分析师,并不是发诺奖的人。他的话,是一阵风就能刮跑的。 今 语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