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年换40个轮胎!
公车改革不能拖
“上追两级”:短期治理对长效管理的倒逼
你教育我认证
没有最牛的 只有更牛的
“善治”是社会建设的方向
“不可移动文物”命悬一线之悲
国外如何破解城市“堵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一年换40个轮胎!
公车改革不能拖

一年换40个轮胎!

公车改革不能拖

今年9月底,浙江省审计厅副厅长岑国荣代表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作了审计情况汇报,审计结果显示:部分维修材料利润空间偏大,公务车辆俨然成了维修企业的“唐僧肉”。(10月12日新华社)

维修浪费现象并非仅存在于浙江,此前广东、湖北、甘肃等不少地方都有过相关报道。曾有权威调查报告显示,全国的公车大致是230万辆,开支在1500亿元到2000亿元之间;有的地方一部公车一年的维修费就要花10万元钱;有一部车一年换了40个轮胎。由此可见,有人把公车浪费比喻成“屁股底下坐幢楼”,似乎并不夸张。

据说维修点的工作人员都喜欢修公车,因为要求并不高、赚的倒不少,维修保养成本大致比同款私家车多出一两倍。公车司机去修车,往往很潇洒,把车开到维修点,车钥匙向维修工人一丢,就不管了,有的司机还会提出“多修”的要求。把车保养得好,自己开着顺手,领导坐着顺心,又不用自己掏腰包,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公车司机们才如此这般“大方”。更有甚者,还会和维修点勾勾搭搭,通过提高消费从中吃回扣。

对于这些现象,相关机构不是没有对策。比如浙江省纪检监察部门今年发出通知,决定在全省推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等。再比如浙江省财政厅还特别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公务车辆定点维修费用实行转账方式支付,不得使用现金支付,让车辆维修的过程是“网上来、网上去”,更加透明。且不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单位的公务用车维修是由驾驶员提出,送到维修点,结算,走非正常程序。”即使是真的得到实施,这些措施不仅没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费,因为确定了定点维修企业,相对就将公车维修变成了这些企业的垄断资源,可能在他们之间默契地形成价格联盟。

在笔者看来,公车维修造成的浪费不能单纯归咎于公车司机或个别维修企业的素质问题,主要还是监督机制缺失。因为就算有相关规定,但没人监督执行,更没有惩处措施,这样对公车司机来说,仍然是爱花多少花多少,对维修企业来说,依旧是想怎么要价就怎么要价。

其实,正如治理特权车、公车私用一样,全国各地是措施不断,但总是收效甚微;甚至于,就是这些治理措施都发挥了最佳效果,也只能是减少小部分浪费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国公车开支惊人庞大这个事实。更何况,这些修修补补的治理措施实在难有真正效果。因此,要治理特权车、公车私用,要堵住公车维修“黑洞”,最关键还是从根子上治起,要用釜底抽薪的办法,尽快坚定不移地推进公车改革。公车的数量大大减少下去,不仅可以大量削减“三公消费”,减少财政支出,这些由公车衍生出来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尹平平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