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仪式感关乎人的精神世界
公众科学素养低下的原因
基层公务员的日记为何让网友落泪?
解决民生问题最终靠制度性建设
一个研究生在工厂的“潜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公众科学素养低下的原因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27%,这显示中国人整体科学素养偏低,在与2001年的欧盟15国、美日等国比较时发现,中国人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排名倒数第一。(10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无疑,本土人的科学素养需要文化的促进、教育的促进、科学的促进、体制的促进,但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新闻与科学传播系教授李大光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我们不是没意识到这些问题,也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在实行过程中,有许多难以逾越的体制上的障碍。”这是讲了实话。譬如,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现阶段应主要依赖学校里的正规教育。从各国的主要措施来看,主要也是集中在正规教育中的科学技术教育。但是,应当说,本土这方面存在的体制上的各种阻碍也最大。以行政为主导,各类学校的许多主事者关心的是自己如何在社会上混。利益至上让他们目光短浅,只会把大事当小事办,小事做大事办。办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之事,多是干打雷,不下雨。

忽视公众科学素养提高,还可从传统文化中找原因。在外国的哲人眼里,本土人似乎是富于理性的快乐主义者,与其他一些民族的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舍科学的力量而取日常的享受。因而冯友兰先生说,正因为本土人的理想是取享受而舍科学的力量,所以不需要科学的确实性,即使依培根所说,科学出力量。在现实生活当中,也可以明显地感到,更多的人关注的不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而是看重情商、人际关系之类。缺少人文关怀,骨子里看重的就不会是科学。如李大光所言:“在当下的新闻和信息流动中,与科学相关、去探索自然界真理的内容比较少,吹捧有权人、有钱人的新闻信息多,这样久了人们对知识就不怎么推崇了。”天大地大,不如权大、钱大,科学精神也就难以有容身之地。

冯友兰先生曾说,中国落后,在于她没有科学。这个事实对于中国现实生活状况的影响,不仅在物质方面,而且在精神方面,是很明显的。冯友兰先生过去说的话,到现在也没有过时。公众科学素养的普遍低下,与落后存在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这是常识,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伊 文

错了!

18岁女孩小莫(化名)经历了一场让她和家人都感到难过的手术。因为右脚内翻,她来到成都锦江区人民医院做矫肢手术,但手术后她才发现,医生居然在她认为健康的左腿上动了手术。院方称,在手术前的评估中,发现小莫左腿的股内收肌、股四头肌和踝关节相关肌腱均存在问题,但这些问题表面上看不出来。医生在未征得家属同意前,先给小莫左腿动了手术,再给右腿动手术。院方称,这不属于医疗事故,只是“医疗程序上的缺陷”。 焦海洋/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