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接第一版①)
三年内全省企业
普建工资协商制
统筹城镇乡村共享幸福
文化铸就郑州风雅
图片新闻
公告
公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统筹城镇乡村共享幸福
统筹人与自然共促和谐

(上接第一版②)在评、学、赶、超中弘扬良好风气。此后年年评比表彰,已经坚持了28年。

镇里还先后投资建起了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文化馆、武术馆,成立了军乐队、大鼓队等业余文体组织。依托影剧院、文化馆等阵地,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定期举办讲座、书画展、演讲比赛,陶冶群众情操,提高居民素质,丰富文化生活。

经济和社会,恰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如果没有精神文化追求作保障,没有百姓利益的维护和发展作支撑,再红火的发展局面也不会持久,再绚丽的经济奇葩也可能成为昙花一现。在这方面,竹林深谙此道,持之以恒,屡开风气之先,引领中原村镇。

统筹城镇乡村共享幸福

入秋以来,一场高效率建设再次炒热飞速发展的竹林镇:镇东新区工地上机器轰鸣,几栋高楼拔地而起。“21栋公寓楼,3年内全部建成,可吸纳在偏远山沟散居的2000多口人,政府配套公共设施,让全体居民都能享受到和城里人同样的公共服务。”镇党委书记赵明恩这样描绘竹林城乡一体化的新蓝图。

“前一段时间,群众一听说要盖新楼了,图纸还没出来就争着交钱,房子没建成就卖完了。”镇长李书转接过话头。

随着竹林镇“两高一带”战略的实施,当企业向镇区高度集中后,镇里适应群众需求,围绕镇区规划盖楼房,先后建庭院1300套,规划建设住宅楼26栋,引导深山居民向镇区高度集中。新建的住宅楼,按照每平方米750元的优惠价格卖给居民。

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的巨大变化,只是竹林镇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农民到城镇居民身份的变化,才把祖辈耕种的农家人彻底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根本上打破了严重制约城镇化的城乡二元结构。

1994年11月28日,省政府批准竹林由村建镇,将小关镇的竹林村委员会和孙寨村委员会的3个村民小组,大峪沟镇的刘沟村委员会和寨坡村委员会的1个村民小组划归竹林镇管辖,在此基础上组建4个居委会,竹林辖区所有人员身份统一改为城镇居民。

2006年,周边又有5个村并入,竹林总面积达到27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下辖3个村、4个居委会,人口近两万。历经4年的扶持引导,目前,镇里正在进行前期筹备,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新划入3个村的村改居工程,持续推动城乡一体化。

居民身份转变带动了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原有土地收归国有,经营权收归政府,土地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工业。同时,农民改变以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传统方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

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竹林镇对进镇集中居住者按照每人150公斤标准供应口粮,并尽可能安排到企业就业,由企业统一交“三金”。到年底由企业按照每人每年100元至150元的标准给职工发福利。同时,镇财政承担居民应缴新农合医疗保险费用的30%,使居民足不出镇就能享受完善的医疗服务。

“在巩义市,竹林的经济不一定是最强的,但竹林人民的幸福指数绝对第一。”对这种说法,赵明恩十分赞同。他说,竹林建镇后人口增加10倍,但人均指标一样很高,更重要的是,竹林能够做到文明富裕同步、城镇农村基本没有差别,这才是老百姓感到幸福的根本。

统筹人与自然共促和谐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竹林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赢得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有效改善,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翻阅竹林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程,环境优先的理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直至上升到战略高度,源于先知先觉,源于思路转变。

这一转变,始于1993年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

先行一步的竹林,采取了一系列让外界当初不甚理解的雷厉风行措施,把建设生态文明的意志和成果写满全镇的沟岭街区——

积极倡行清洁生产。坚持发展企业的“三不上原则”,先后拒绝了上亿元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工业项目,有效地维护和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绿化美化全镇环境。先后投入绿化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采取城镇插绿、景点添绿、山坡造绿、小区改绿、庭院植绿、田园增绿等措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并在居民集中居住后腾出的土地上植树造林,全镇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建设生态旅游名牌。竹林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先后投资上亿元,建成30多个景点,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生活在满目葱茏的自然氧吧中,呼吸着清新舒爽的山区空气,原本富足文明的竹林人更显洒脱、精神。

生态文明扮靓了竹林生活,也扩大了居民增收门路。镇政府出台政策,为农家乐经营户免费配备餐具、被褥等,鼓励和扶持居民发展农家乐。

利用家门口旅游开发的好时机,长寿山村69号农家乐经营户赵冬彩的门店紧锣密鼓筹备着开张了。这位旅游扶持政策的受益者告诉我们,现在生意不错,每年少说也得有7万多元的收入。像这样的经营户,竹林镇一年时间就发展了百余家。

统筹人与自然的竹林生态文明建设,既优化了人居环境,改善了发展环境,也拓宽了富民渠道,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来此休闲观光,感受并传播竹林。

这就是统筹兼顾的益处:看似费时费力,实则事半功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