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动态
规范用警制度
确保办案安全
打造农民增收的快车
郑新快速通道建设顺利
人口普查入户核查
规范服务行为
提升队伍素质
陶庄村获评
省级计生自治示范村
创先争优在基层
新郑市干部培训班在清华大学开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打造农民增收的快车
——新郑市城关乡现代农业示范区见闻

本报记者 刘冬 高凯 通讯员 王建永

秋忙时节,收玉米,种小麦,老传统流传了千年。然而,今年在新郑市城关乡敬楼村,农民感受到了与往年不一样的三秋:“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的一条龙作业彻底“征服”了老百姓。而他们满脸的笑容显示,今年腰包又鼓了一圈。这些,都得益于城关乡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

城关乡紧邻新郑市区,位于该市规划的煤电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如何因地制宜地铺好路子、迈开步子,让农民搭上经济增收的快车?城关乡党委政府在多方考察、征集群众意见后,决定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连续几年,城关乡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大力建设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通过林、田、水、路、电的整修与升级改造,近4万亩耕地得到了有效整治,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大大提高。架子搭了起来,戏怎么唱?

调整农业结构是关键。去年,该乡以王刘庄村为试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蔬菜大棚,经过村民自发进行土地流转,建设日光温室20座,并成立了田青蔬菜合作社。合作社按照“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使每个大棚每年为农民创收4万余元。

村民代新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地,最好的收成一年也就千把块钱,而种大棚黄瓜,见效快,闲暇时间还能散养肉鸭等家禽,一年轻轻松松几万元。有了合作社,更是不愁销路。

“这可比俺‘单打独斗’强多了,省时省力,挣钱还多。”尝到甜头的农民,今年“挤破头”似地又集中连片建起了30座大棚。

与此同时,城关乡积极与各大种子公司对接,实施订单农业,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玉米良种繁育,让农民增收增效。“手中有订单,种养心不慌。”东郭寺村村民李晓芬告诉记者,比起以前,每亩地能增收200元。有了保障,见了效益,该乡农民积极响应。目前,全乡已发展优质小麦、玉米良种种植25000亩,小杂果种植800亩。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2008年,该乡以张庄村和沟张村为试点,引进了保护性耕作新技术,节约成本、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疏松土壤、增产增效等一系列优点,使这一项新技术在全乡范围内得到迅速推广,由500亩发展到3000亩。

围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在乡级建立了成人科技学校,在村级建立了农业示范基地,在组级设立了农业科技示范户,通过三级培训网络的引导与带动,有效提升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水平,也进一步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全乡已建立农业示范基地5个,评定科技示范户46个,每年培训农民5000人次。通过一系列措施,年新增农业效益1500万元。

在新郑跨越式发展的春风中,城关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广农业新技术、培育新式农民念活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字经,而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如同搭上了“快车”,一年一个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