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新郑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扎好篱笆 筑牢防线
从优待警
增强队伍凝聚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扎好篱笆 筑牢防线
——新郑市公安工作掠影
设置哨兵岗,市民的安全指数进一步提高
民警给群众传授防火常识
片警深入社区了解治安状况
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提高民警素能

本报记者 尹春灵 白云 赵丹 李伟栋 高凯 李伟彬 文/图 通讯员 鲁沛丽

如果输入网址后,屏幕上显示一个公司的网页和联系方式,你会不会相信该公司真实地存在?为什么不信,在电脑上都能查到它的详细信息。可是新郑市公安局用近期破获的一起案子告诉人们:有时候,电脑里“有名有姓”的公司背后藏着一个罪恶的骗局。

近日,新郑市枣品店老板马某、李某,先后结识一名自称是该市预备役军官的男子,定购大量枣品,同时以要购买“小麦胚芽”为名,给李某提供生产销售“小麦胚芽”公司的网址,当事人看到网上联系电话并了解产品价格,听到有丰厚利润后就向该公司账户上汇款3万余元,后来发现自己被骗。新郑市专案组民警对实施相同手段的案件进行串并,发现新郑辖区有两起,郑州辖区6起。“这个案件有双重性质:犯罪嫌疑人不仅冒充军人,还利用网络诈骗。这样的案件还是少数。”刑侦大队负责人告诉记者,“破获网上诈骗案件,难度较大。如果我们用蹲点守候的方法‘守株待兔’,那肯定不会成功,犯罪分子绝对不会送上门来。转变侦查模式,才能够破解案情。”经过分析研究,民警们在江苏、南京、桂林,省内安阳、新乡、许昌等地串并了十多起案件,成功打掉了这个犯罪团伙。

如今的犯罪案件,呈现出专业化、职业化、团体化趋势,流窜性极强,作案手段成熟、过程严密。犯罪嫌疑人一直给公安局玩捉迷藏的游戏,怎样才能对付他们?“要成功破案,喊个口号谁都会,关键是付诸行动。我市自2006年以来,命案无积案,连续5年命案全破,从发到破不超过7天。这绝不是喊个口号就能实现的。我们得有自己的‘两下子’。”一位民警说出了他和同事们的破案“秘诀”: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全面应用整体作战法,及时地串并同类案件,“找相同、辨不同”,实现由人到案、由案到案的新型侦查模式。每过一段时间,他们要对所发生的案件进行一次梳理分类,根据案件性质、作案方式、发案时间、发案地段和嫌疑人特点将案件分类,及时封控和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日积月累,办案民警们知道了哪类案件在哪个地区发生的频率高。同类案件再次发生,他们就知道向哪个地方“使劲”了。只要是来自高危地区的人,民警们都对他们“特殊照顾”,时刻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只要他们有不法行为,不出几步就落入法网。“不光要跟着犯罪分子跑,还要跑到犯罪分子前面,向科技要警力,各种侦破方法合理穿插、综合运用,才能有效提高破案效率。”在案情分析会上,民警总结出了他们成功的法宝。

全警动员、全员上阵、设卡盘查、武装巡逻、严厉打击、严密防范,这是新郑市公安局打防抢劫、抢夺和盗窃案件的总体布置。

该市公安局自9月20日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打击防范“两抢一盗”犯罪的专项行动。在时间安排、警种配置、警力分布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分工。该市特警大队主要担负着“关城门”的任务。以分布在南关桥头、西关桥头、北关道口、河赵岗、炎黄广场东北角的五个哨兵卡点为依托,24小时值守岗位,在保证出入市口交通畅通的前提下,加强对可疑车辆和行人盘问检查、信息比对,着力将犯罪分子抓获在城门之内、将案件隐患杜绝在城门之外。除了五个哨兵岗之外,该市还在市区人民路和新华路两个主要街道安排了两辆摩托车和四名民警,荷枪实弹,昼夜不间断武装巡逻,同时还设立两个固定卡点,与其他卡点一起形成防控网络,盘查可疑人员,打击预防双抢案件的发生。另外,民警还加强日常接处警工作,按照110指令,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最强的警力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警情,最大限度地打击双抢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交巡警大队由六个驻路中队每天派出一辆警车、两名民警在各个辖区重点路段开展巡逻。除交巡警、特警以外,武警、治安警、刑警、巡防队员和机关科室民警共260余名警力,配备警车15辆、警用摩托30辆、配备微型冲锋枪5支、防暴枪5支、网枪2支,在全市设置31个卡点定点盘查,在市区23条道路上组织武装巡逻。一旦有犯罪分子出现,所有民警就层层包围,达到“瓮中捉鳖”的效果。

自打防“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开始以来,新郑市区内未出现一起抢劫抢夺案件,盗窃案件发案率同比也下降了60%。

重拳出击速破大案要案

全警联动严防“两抢一盗”

一张笑脸,一副热心肠,在新郑市新建路办事处西街社区,总能看到一位民警风风火火地忙东忙西……他就是社区民警张风岭,社区的男女老幼都亲切地称他“张保姆”。

张风岭常说:“心宽才能接纳群众,心细才能说服群众,心诚才能感动群众,心热才能温暖群众。”社区工作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可百姓事情无大小,张风岭总是把他们的事情放在心上,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同。

“风岭是个大好人啊,他逢年过节都给俺家送来米面,时不时还来给俺家打扫打扫卫生,俺家人都可感激他……”李淑琴见人就夸张风岭。李淑琴家是社区里的一家贫困户。77岁的她瘫痪在床,离异的儿子为了给老母亲挣钱看病,总是一早做好一天的饭放在她的床头,就出门打工,老人家饿了就吃点儿。张风岭得知情况后,就成了她家的常客,经常为老人带去刚做好的饭菜,没事就帮忙整理房间……

虽然每天在社区忙忙碌碌,但是看到群众难题解决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张风岭的疲倦也就烟消云散了。凭借着对社区群众的真诚,张风岭赢得了群众的爱戴,树立了人民公安的良好形象,换来了百姓良好的口碑。孩子不听话了,家长来找他管教;丈夫酗酒了,妻子来找他劝说;邻居间闹矛盾了,居民就找他来调解;商铺声音大了,老人来找他解决,等等,只要是他能做到的,他总是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社区民警,只要社区平安,群众能安居乐业就是我最大的荣誉!”张风岭笑着对记者说。

多措并举构筑追逃网

洒向社区都是爱

伸手必被捉、触网必被擒,让一切违法犯罪嫌疑人都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这是公安机关的神圣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追逃工作是公安机关执法为民的形象工程,也是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公安工作的重要衡量标准。

2010年9月5日,新郑市龙湖镇派出所户籍室民警秦慧娜在办公时,发现前来办理身份证的司某是新上网的逃犯,就一边不动声色地为其办证,另一边将消息传递给其他民警,而后将其成功抓获。该市公安局还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合到追逃工作中。民警们把走访逃犯亲属、获取逃犯线索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教育规劝了一批在逃人员投案自首,发现并抓获了一批外地来新郑的在逃人员。 2010年9月16日,该市公安局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发出红色预警,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的外地逃犯赵某在新郑大厦入住。接到预警后,正在辖区巡逻的民警迅速赶到新郑大厦将赵某抓获。经教育规劝,赵某痛悔不已并详细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今年以来,新郑市公安局按照“中原卫士杯”破案追逃防控竞赛活动和“四严一创”活动要求,为切实保障追逃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提高追逃数量,他们积极采取措施,拓宽追逃渠道,加强追逃基础工作,减少重复劳动;在充分运用各种侦查技术手段、开辟追逃工作捷径的同时,一方面深摸细排,确定正确的追逃方向;一方面公秘结合,强化阵地控制,针对每一案、每一人制定周密的抓捕方案,以确保万无一失。另外,他们还强化宣传力度,努力争取在逃嫌疑人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围绕在逃嫌疑人的旁系亲属开展工作,打开追逃的另一个突破口。

如此多措并举,使追逃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战绩。今年以来,该市公安局共抓获逃犯157名,其中包括命案逃犯4名、33名外省逃犯、23名本省外市逃犯。

电话煲出为民粥

在新郑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竟然煲“电话粥”,而且非但不受批评,还深受百姓的热爱!近日,记者深入该市110指挥中心,发现了这种另类工作方式幕后的真相。

刚刚踏进110指挥中心接警大厅,就听到电话铃响,这个电话还没接听完毕,那个又响了……工作人员“接住”这些声音开始回答。在大厅的一角,三部电话几乎没有消停,工作人员耐心地接听着市民打来的电话:堵车了、牛丢了、车翻了、受伤了……各种各样的求助、报警电话一股脑地涌来。根据当事人的报案信息,工作人员就像“调遣三军”的将帅,坐在办公室里用小小的电话“发号施令”,有条不紊地调配着全市的所有警力。

而在接警大厅的另一角,电话也没闲着,工作人员正在翻看市民昨天的电话记录,并随机给报警人或求助人打电话回访:“你好,我是市110指挥中心的,想对昨天的情况进行回访,你对我们的出警情况满意吗……有没有更好的建议?”根据“聊天记录”,工作人员把反馈意见“安放”在警民回访记录上。这个记录,密密麻麻地装着报警电话、案发地点、简要案情、处警单位、满意程度、接警员、回访时间、不满意原因等信息。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但是工作人员可不这么看,他们欢迎群众揭他们的“丑”,给他们提意见。“这是我们的宝贵资料。每天我们都会从昨天的报警或求助案件中,按30%的比例随机抽取当事人,进行回访,把反映信息记录下来。你看看这上面,列有群众不满意的原因。在每周的中层例会上,我们通报出警情况,督促民警改进工作方法,让市民满意。”正在打电话进行回访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会征求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意见,这样做比调查问卷方便多了。”

电话依旧在响,工作人员依旧在忙碌……看着他们疲惫的身影,听着他们略显沙哑而清晰的声音,记者发现他们用电话煲的这锅粥,确实不易。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