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福寿街上话变迁
令人激动的认同
《草婚》
黄河湿地速写
“舍而得”与“搅而和”
18
6
越南风景
黄河三角洲印象
徐小龙书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舍而得”与“搅而和”

“舍而得”与“搅而和”

宋宗祧

汉字神奇,汉字的组合更神奇。例如,“舍”与“得”,分开来看,本是意义相反的两个字,但合在一起,“舍得”的意义就颇耐人寻味,给人一种“不舍焉得”的启迪;再如“搅”与“和”,本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中性字,无所谓褒贬,可一组合,就成了贬义词——制造矛盾或者胡闹。但如再玩味一番,又会会心一笑:“搅”是“和”因,“和”从“搅”来……

以“舍”而“得”的例子比比皆是。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学生上学,都是先付出劳动尔后得到劳动果实。就连人生的总体过程也是如此。形象的说法叫:年轻时“卖命”,年老时“买命”。 “卖命”,就是“舍”,即付出体力和智力; 而“买命”就是“得”,即以年轻时候打拼出来的财富益寿延年。这是从大的方面说,具体的小例子更是信手拈来:手压井压水,如不先倒进去一碗水,就压不出一桶水;没有春种一粒种,就不会秋收万颗粟。所以我们的先人说“欲取之,先予之”。就是说,先舍后得,以舍求得。毫无疑问,这是“得”的正确途径,更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谁想避开这个正确的方法,企图另寻“捷径”,“劫”得或者“骗”得,要么竹篮打水一场空,要么失去更大,甚或违法犯罪被绳之以法。

事物因“搅”而“和”的例子也是司空见惯。糖溶于水要搅拌,和面、和泥也要搅拌。我们平常吃的面条,蒸的馒头,关键之一是面要和“滋腻”。谁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水、面“搅和”得充分,即“和”得充分,做成的面条就越是好吃。做陶器、瓷器也和做面条的道理一样,如果泥没有“和”到家就做不出上乘的好器具。原因在哪里?关键就在于通过“搅和”使不同的两种或多种物质接触得更加全面,达到了分子间的零距离接触,“水乳交融”,成了不分彼此的、难解难分的新“物品”。就好比和好的面团一样,我们只能说它是面团,而不能再称其为面粉和水。有句俗话,叫“不打不成交”,这个“打”就等于是“搅和”。包括中学生都知道,进行液体间的化学反应是一定要搅拌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制造的光学仪器,特别是军事望远镜清晰度不高,有关科学家很是纳闷,只好花巨资到英法等国考察。经过数次摧眉折腰的拜师,窗户纸被捅破后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一定要把石英熔浆搅拌再搅拌,让极其微小的气泡全部溢出。哈哈,他们在心里嘲笑自己,搅拌,一点科技含量都没有,如此而已。

如果再深入地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人做的面不好吃?为什么俄国人的望远镜清晰度不高?不言而喻,隐藏在后面的真实原因是他们舍不得下力气。据说,和面是个很累的活,特别是大食堂里的师傅,要靠人工把数十斤、数百斤面和滋腻,两只手不知道要“搅”和多少回。所以有的人就“偷工”了,于是他们做成的面的口感也就一般般。同样,要制造高清晰度的望远镜,如果没有机械搅拌,单靠人工搅拌滚烫的石英融浆,自然是件苦差事,于是不该舍的“舍”了,那当然就得不到了!

世界上的事物就这样互相关联着,由“舍得”与“搅合”可见一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