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婚夫妇免费体检
服务助推项目建设
安全教育导师进校园
党建共建架起金桥
3个项目揽金165亿元
开设卫生健康大讲堂
短暂的人生 无悔的追求
建流动人口档案台账
污水沟疏通了
“无主”小区 居民自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知青家园 重温难忘岁月

本报记者 王 影 实习生 李笑玫 文/图

位于华山路的“知青家园”,每天都有一些郑州老知青慕名“回家”,相互传阅着当年保留下来的日记本、成绩单、老照片等珍贵物品,共同回味那段难忘记忆。

“知青家园”的主要创办人叫刘建生,1949年出生,1968年下乡到河南郏县。作为河南省第一批下乡知青,他对那个年代有着特殊的感情。“这几年,我们有了自己的杂志,也有了自己的艺术团体,但唯独缺少一个‘家’。”刘建生颇为激动地说。2005年,为给知青提供一个沟通平台,他创办了《知青》杂志;随后,他又成立了河南知青文艺总团,经常到哈尔滨、上海、昆明、武汉等地公益演出,表演具有河南浓郁特色的文艺节目。直到今年5月,在多位朋友的帮助下,刘建生在华山路租了间150平方米的房子,自己筹资近万元把屋子按照上世纪60年代的样子装饰一番,摆上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物品,一个“知青家园”就这样建成了。

在“知青家园”里,墙壁上贴满了知青文化宣传画以及宣传文字,当年的成绩单、粮票、火柴盒以及各地纪念知青下乡的服装和书籍,陈列了满满一大桌子。67届知青张承拿起陈列的“成绩单”,就像打开了的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回忆着当年的点点滴滴。老知青陈丽红穿了套自己在文艺团表演《朝阳沟》扮演银环时的演出服,还梳了俩小辫,时光仿佛也跟着倒流到了40多年前。

“现在,经常来‘知青家园’参加活动聚会的人已经有50多个,而我们在册的知青成员大约有200多个。”陈建生说,办杂志也好,公益演出也好,建立“知青家园”也好,只想把那个年代的知青身上的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优良传统传承下去。“这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记忆,虽然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可能并不理解,但是它是一种文化、是一段历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