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巡礼2010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化为魂
增强城市魅力
中心城区新区
宜居宜业之地
发展现代服务业
新区注入新动力
以水为魄
打造生态城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新郑市中心城区建设速描

本报记者 赵聪聪 高凯 白云 刘栓阳 王慧 李楠楠 通讯员 芦小倩 文/图

今年以来,新郑市按照“全市抓经济、全民抓创业、关键上项目、努力创环境、党建作保障”的要求,强化中心城区、建设现代新城,发展新型工业、打造特色板块,发挥文化优势、繁荣商贸物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型社区,持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正在向拥有区域产业特色、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文明和谐环境、宜于创业居住的现代化新城迈进,全市综合实力、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特色板块竞争力、镇域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程度都得到显著提升。为了全面展示一年来新郑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激励全市人民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新一轮的建设中去,从今天起,本报特推出“巡礼2010”年终系列报道。

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进入现代社会,城市更是成为人们生活聚居的主要空间。“城,所以盛民也;市,买卖之所也。”城市化程度、城市现代化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社会进步和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

新郑历史久远。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郑韩故城算起,距今也有2700多年的历史了。郑韩故城虽然几经毁迁,历史上也有过辉煌。《诗经·桧风·匪风》云:“顾瞻周道,中心怛兮。”“周道”是周原、镐京至成周的大道。由诗句所云可知,“周道”应该延至郑地。而秦人向东,魏人向西,必经郑地,故称“韩为秦、魏之门户”。可见,新郑地理环境优越,位置适中,陆水路交通便利,为四方往来必经之地。此外,郑国都城经济比较发达。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北通燕(今北京市)、涿(今河北涿县),南有郑、卫(卫都濮阳)”。可见,郑韩故城的工商业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闻名于当世。

为了再现故城的魅力,今年以来,新郑市加快中心城区建设,郑新路、中华北路、轩辕湖水库、老年人活动中心、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昔日的黄土岗变成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家园,一个个现代化的项目让这座古城光耀起来。还有正在建设的中心城区第一社区、一中新校区、中兴路等四座跨河桥梁……建设者们正用饱蘸浓墨的笔尽情地挥写城市的新篇章。

城市建设是一部镌刻在大地上的画卷。从古至今,留下了许多精彩之笔,成就了无数辉煌之作。杭州西湖,因有了白居易、苏东坡、杨孟瑛的治理才由一个泻湖成为“美如西子”的风景名胜区;广东的深圳,三十年前还是一个边陲小镇,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千万人口的大都市;上海浦东,这个过去被上海人称作“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地方,现在已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地方之一。

为了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新郑定下了自己的目标和雄心壮志。新郑的城市定位是建设成拥有区域产业特色、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文明和谐环境、宜于创业居住的现代化新城;新郑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城市规划面积达到30.2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基本完成,形成以行政、商业、文化娱乐、旅游等综合服务、现代物流业为主,统领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

作为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新郑市中心城区无疑是发展的大舞台、大平台、大空间。在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中,新郑人将通过自己的辛勤与智慧,不断向大家展示中心城区取得的新成果。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