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制造”外贱内贵
有何灰色成本?
“目标提前完成”的另类解读
谁来陪我玩?
应对物价问题当区分不同情况
“大帮哄”思维离低碳城市目标很远
“跨省拘捕”是向公民监督权寻衅滋事
“跳早族”的艰难辞职抉择:没发展 待遇低 想改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大帮哄”思维离低碳城市目标很远

在过去的一年里,低碳城市这4个字在本土远比全球变暖升温更快。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它独占10%的提案;将它敲入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会在0.004秒的时间里蹦出3600万个搜索结果。据不完全统计,本土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没有一个省份缺席。(12月1日《中国青年报》)

本土一些人干什么事都喜欢“大帮哄”,打造所谓低碳城市也没离开这种思维。可以说,低碳城市不是臆造,不是想当然,不是一厢情愿。什么样的城市才是低碳城市,业界有公认的标准,就是那些将建筑、交通、工业这三大碳排放源的低碳规划纳入城市的整体运行规划中,并能使整个城市的碳排放量有明显下降的城市。这件事做得好不好,不是自己说了算,有量化标准给出的真实数据,才能说明问题。

在本土,不仅没有一座城市有过可以量化的减排历史,还出现了诸多建设低碳城市的怪现象。有的是“旧瓶换新酒”,以低碳之名行地产开发之实;有的是“低端不低碳”,一些打着低碳旗号的新能源产业园区,还停留在设备制造的低端加工环节;还有的“挂羊头卖狗肉”,烧着高碳的煤,生产低碳的节能灯。更不堪的是,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而采取非正常手段,如拉闸限电,不考虑民生所需,把老百姓的生活用电都给停了。

本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这是专家的结论。要想打造低碳城市,说大话、空话、不切实际的话,不如从能做到的地方做起,不如去改善城市的文化特性,不如让低碳概念、低碳生活方式等延伸到城市建设的细节中。丹麦哥本哈根市,堪称低碳城市的典范。自1995年到2005年期间,拥有120万人口的哥本哈根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20%。不是别的,是一些好的城市发展理念让哥本哈根达到了低碳城市的目标。譬如,城市交通建设最基础性的工作之一,要算是发展公共交通,这个系统由道路、交通工具、站点设施等物理要素构成。公共交通发展的好了,最利于碳排放量的减少。这不用解释,人人都知其中的道理。可是在本土,即便是那100个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口号的城市,哪个能说自己的公共交通系统打造得让市民们满意了?更不要说尽善尽美、无懈可击,更不要说与哥本哈根这样的城市相比。理念决定着建设什么样城市的态度。哥本哈根及北欧的许多城市都建有公里数惊人的自行车道,这些自行车道不仅赏心悦目,方便了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的出行之人,更宣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绿色理念,达到了减少碳排放量的目的。看看本土这个自行车大国,看看你我他生活的城市,能见到几条专门的自行车道?

牛皮不是吹的,泰山、嵩山不是堆的,低碳城市也不是“大帮哄”方式“哄”出来的,拉闸限电拉出来的。“低碳城市被炒得那么热,其实,真刀真枪的工作还没起步。”这是专家视野里的本土低碳城市建设现状。可以说,什么时候城市的主政者理解了低碳城市建设的意义,建立了好的城市发展理念,把低碳城市建设指标当作了民生指标,将建设低碳城市作为了使命和责任,什么时候打造低碳城市才会以有效率的方式真正起步。 今 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