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城市表情 上一版3
我的酒事
婚姻与毛毛虫
9
18
做到刚刚好
让孩子学会谦让
父亲是个体育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18

《德中论坛》

我们住在德国,但是我总感到,愚谦的心永远悬在中国,他时时刻刻希望给中国多做点事,希望中国脱离贫困。因而每当有祖国来人,他都非常友好地接待,他觉得这些人都是国家的财富,到德国来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譬如说联邦政府的国家行政结构、社会市场经济以及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等等。他说:“中国人必须多了解,多熟悉,多借鉴,也许德国的一些社会形式可以为中国的建设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1980年的初春,汉堡一个德国出版社的副社长莱内克夫人,通过大学找到愚谦。她表示,中国现在对外开放,德国想出一本介绍德国的中文杂志到中国去,问愚谦是否有这样的可能性。我当时也在场。愚谦听了,几乎不相信这是真的,激动得几夜不能闭眼。他知道这是件不易办的事,中国虽然开放了,但出版不见得会开放。外加这个出版社是专门受德国国家新闻局委托,用不同语言向各国出版的宣传德国的杂志,该是一种带有政治性的宣传资料吧!还是不沾手为好!他接着又想,如果它是一本介绍德国文化、德国国民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杂志,与政治无关,那就另当别论了。

没想到该出版社副社长和愚谦见面以后,对愚谦特别信任。接着社长和总编辑把愚谦请到出版社去商谈。他们表示,计划中出版的杂志只是一本介绍德国风土人情和两国相互往来的友好杂志,已经出了英文、希伯来文、俄文和匈牙利文版,绝不带任何政治宣传。他们决定请愚谦出山做顾问兼中文版主编,不但负责整个杂志的编辑和组织翻译工作,同时也监督内容,如文章中有一点对中国不友好、不尊敬的内容,愚谦有权删掉。

愚谦一听,这不是从天上掉下来馅饼吗?目前我们的经济状况正吃紧,他也正在考虑如何做一些兼职。

他全身就好像被点燃起来了似的。他立刻同意了,并且全力以赴地参加筹备工作。

当时的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张彤也非常赞赏这一举动,还给这杂志起了名字叫《德中论坛》。终于,第一期杂志问世了,《德中论坛》封面的题字是愚谦亲自写的。一共两万本,由联邦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负责赠送。

第一次被约写书

1980年初秋,法兰克福市举办一年一次的世界图书博览会。书商来自五大洲,其中包括中国国际书店(今名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几个月前我们就接到香港三联书店萧滋总经理的来信,告知香港的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负责人将首次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问我们是否可以协助他们。愚谦一口就答应了。自从愚谦和蓝真、萧滋二位先生认识后,他很钦佩他们二位的为人,尤其是萧滋先生,他是一个谦谦君子,在香港给我们介绍了不少朋友。我为他们安排来德的事宜,并专程去法兰克福,义务替他们做翻译,照料他们的衣食住行。

在展览期间,愚谦陪萧滋等人来到德国一家大出版社科尔哈默的展台,社总编辑施魏克特博士出面接待我们,双方出版社互换了名片。愚谦在他们谈话即将结束时,看了看他们的书架,发现该出版社出版的各国文化旅游指南丛书,少说也有三十多部。每部都很厚实,不同一般肤浅的旅游介绍小册子。但是未发现介绍中国的指南。于是他问总编:“您这里怎么没有中国的指南?”

“我们正在找人撰写。”施魏克特说。

“您找到了吗?”

“还没有。我们的丛书不是一般旅游书,侧重于文化方面的介绍,并且力求内容全面。故我们的作者几乎全是大学教授。”

“我对此很感兴趣。”愚谦说。

“您?您不是他们的翻译吗?”

“是临时帮忙的。我在汉堡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任教。”愚谦这时也掏出了名片。

施魏克特眼睛一亮。“关博士!您在德国出版过什么著作吗?”

说也凑巧,愚谦和学生们一起翻译的《古代民间故事》刚刚出版,就在他随身带的书包里,便把它拿了出来。

“太好了!关博士,不过我们的指南系列对德语要求很高。对不起,我是说……”

“这点您不用担心,我妻子是德国人,也是汉学家。我们可以一起写这本书。”

愚谦回到汉堡向我谈及此事,我大吃一惊说:“什么?这个出版社是全德有名的,他们出版的文化指南丛书在德国属于经典著作,家喻户晓。你要知道,写这么一本书要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哪里去找那么多有关中国的资料?你又不能回中国现场考察和搜集材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