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巨流河》
白地的诗
老外与“红包”
11
20
母亲魏云轶事
扬子江畔
静丝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母亲魏云轶事

母亲魏云轶事

12月5日是母亲魏云三周年祭日,搜寻脑海中的点滴记忆汇成此文以表达对母亲的缅怀之情。

“四妞”的童年

我的母亲魏云是戏曲电影《朝阳沟》里银环的扮演者。生于1936年正月,母亲前面已有三个姐姐,都想着该生个男孩了,可又是女孩。老姥爷进门一听说扭头就出去了,连中午饭也没有吃。“四妞”就这样降生了。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可家里实在供不起,母亲每天送弟弟去南学街完小。弟弟进教室上课,母亲就在外面旁听,边听边在地上比比划划。老师是个好心人,看母亲可怜、好学,就亲自到家里做姥爷的工作,这样母亲才坐到教室里成了学生。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母亲去鞭炮小作坊里打工,往炮里放炮捻;去中药店里捡草药,干完活了能吃几个没有多少肉的枣胡。

那时候冬天特别的冷,单穿着棉袄棉裤里边没有贴身的衣物到处漏风,没一点暖和劲。刷过桐油的棉鞋也挡不住雪后的泥水,总是透湿。母亲的手、脚冻疮很厉害,手上一块块的红紫,脚上的裂口有的都见白骨茬。母亲的奶奶就会用土法来治,找一些干辣椒秆放锅里煮煮,撩起这热辣之水生生往裂口处浇,那会是什么样的滋味呀?!母亲工作后先买了双棉鞋,冻疮才一年年好了。母亲给我们说起童年时光,言语里没有抱怨,是知足,理解。

参加文工团

1951年6月母亲参加了郑州市文工团。母亲向豫剧老艺人们学习,没有本子,没有谱子,唱腔板式是老师一句句“申黄申”地教;台步一遍遍跟着学,这些古典戏的学习只是入门打基础,真正的现代戏是改造老豫剧并结合时代需要推出新歌剧(现代豫剧的前身)。母亲主演的第一个豫剧现代戏《志愿军的未婚妻》就在抗美援朝的背景下推出了。新豫剧的唱腔已融入了歌剧的旋律,人物塑造上也没了程式化,完全按现实生活来塑造,生动鲜活,受到观众的欢迎。

当时年轻都是用大本嗓,演出任务又多,嗓子使用过度疲劳导致母亲一度失音。主角没法演了就当群众演员,做场记兼管服装。母亲并不气馁也没有放松自己,留心台上每一个人物的台词,唱腔,步位,暗下功夫熟记于心。等嗓子慢慢恢复过来,母亲成了团里的“戏补丁”,哪个角色缺人需要救戏时母亲就马上顶上来,解决了不少难题。

拍摄电影《朝阳沟》

1963年豫剧现代戏《朝阳沟》经过多年锤炼终于要拍成电影了。这是豫剧现代戏奠基人之一也是豫剧三团的缔造者杨兰春先生编导的经典剧目,母亲时常提及和杨兰春先生一起排戏的情景。据母亲回忆当时准备拍成彩色片,当时全国只剩下一套彩色胶片了,给了一台古装戏曲片。母亲说遗憾,是的,想象一下要是彩色的效果会更好,山清水秀,花红果青,岂不更是“朝阳沟好地方一辈子也住不烦”了。

母亲塑造的王银环的艺术形象,成了那个时代的偶像,在几代人多少亿人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多少人都是跟着放映队从这村到那村一场不拉地看了多少遍还看不够;多少人说是看着《朝阳沟》长大的;多少人能把戏里的唱段对白熟记在心;又有多少外省人一提河南马上说出《朝阳沟》和银环。

1964年元旦在中南海怀仁堂三团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了《朝阳沟 》。毛主席、朱德等领导人观看并上台接见演职员。握着毛主席的手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当主席说祝贺你演得很好时,母亲竟说了句:“俺不会演戏。”拍手,欢笑,喊口号,站在伟人身边,这是母亲一生中最光辉灿烂的一天。

坚强的母亲

母亲热爱这块出将入相的舞台,热爱豫剧事业,热爱台下热情的观众,几十年坚持下基层巡回演出,行李自己背,住宿饮食条件极其艰苦,母亲从无怨言。高负荷下母亲早早就患上高血压、心脏病,退休后身体一直不好。就在母亲刚步入70岁的初夏,癌魔又侵袭了母亲。我们没有告诉母亲实情,只是说联系好了医院。母亲说是肿瘤医院吧。手术后回到病房母亲伸出右手做出V的手势向我们展示她的坚强;九个疗程的化疗母亲坚强的坚持下来了;再苦再难喝的中药母亲没有皱过眉头;去世前一个多月癌细胞扩散疼痛是难以想象的,我没有听见母亲一声呻吟。短暂的疼痛间歇母亲会长长出口气,还略带歉意地说:“孩儿,我是在调理调理气息。”她这是怕我们难受。2007年12月5日上午母亲走了。不再受病魔折磨了,从此永失娘亲,泪盈双眸……“人也留来地也留……”

走在公园小径,鸟鸣花香,一头发花白的老者从身旁走过,左手提茶杯,右手提个马扎,不经意间听到他嘴里哼着的小调:“朝阳沟今年又是大丰收”蓦然顿住,我仰望天空,蓝天飘动着淡淡白云,心里深情地问一声:“娘,你在那边安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