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年货购物节
本月25日启动
第五批经适房
购房资格公示
创新 品牌 发展 和谐
一切为了纳税人 一切方便纳税人
公务人员每人至少
帮扶一个困难家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创新 品牌 发展 和谐
——“十一五”惠济区人口计生工作精彩回眸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前排左二)在省人口计生委主任高体健(后排左一)、惠济区区长常继红(右四)、惠济区人口计生委主任耿建伟(右三)陪同下在惠济区调研人口计生工作。

正值“十一五”收官之际,总结成绩,惠济区在人口计生工作方面实现了新跨越:继成功创建河南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之后,又开始满怀信心向“国家级先进区”冲刺。

回眸过去五年,惠济区人口计生事业为“十一五”规划交出完美答卷:全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左右,政策生育率控制在95%以上,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 ‰,出生人口性别比维持在110。

数字背后还有一串闪光的荣誉称号:国家级“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 “河南省人口计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生育关怀行动”先进集体、“河南省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先进单位。

这些闪光荣誉的背后隐藏着该区计生工作者一连串扎实有效的工作业绩……

“爱康服务”模式全省领先

一对新人来惠济区爱康服务中心可以办理哪些事情?答案是,在结婚登记的同时,可以免费进行新婚体检、新婚培训、优生筛查、领取叶酸营养素。放在其他地方,这些事情需要群众跑三四个部门才能办理。

2008年12月,集计生、卫生、民政、妇幼保健四位一体的惠济区爱康服务中心正式运行。这个中心将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计生部门的生育证办理、生殖健康知识咨询教育、药具发放、计生技术服务,卫生部门的围产期保健、健康检查、妇幼保健等服务功能进行整合,为群众提供从婚姻登记到孩子出生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

这种部门协作的运作模式,在全国是第三家,河南省属唯一一家,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被授予“河南省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示范基地”、“郑州市优质服务示范项目”。

本着“政府买单,群众参与”原则,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爱康服务中心推行幸福新婚、健康宝宝、和谐家庭、弱势关怀、亲民维权等“五大系列”服务。自2008年底运行以来,已办理结婚登记4030对,婚前体检3664人,优生筛查2901人,新婚培训8532人,发放叶酸3664人。

信息化建设助力数字计生

将分散的人口信息资料全部纳入计算机数据库,进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是“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惠济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扎实进展。

惠济区构建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三网一库一室”(门户网站、局域网、计生专网、MIS系统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多媒体网络教室)和“8+1”人口网站群,形成了国家、省、市、区、乡、村(居)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

投入资金60余万元,为61个村(社区)配置3G笔记本电脑,液晶电子触摸屏和无线网卡,推广应用计划生育基础台账的电子化管理,实现人口统计方式由手工走向电子化。

该区还搭建了人口信息交流共享平台,综合采集公安、民政、卫生部门的人口信息,实现信息交换网络化、信息比对高效化,促进了部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全员人口数据库开展综合人口数据分析,适时发布人口预警,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层群众自治创出品牌

12月14日下午,以北京市计生协秘书长胡兰为组长的国家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评估审核工作小组一行3人对惠济区黄河桥村进行了初步评估。评估组对该村充分利用《村规民约》实现计生群众自治给予了高度评价。能够代表河南接受国家评估,表明惠济区的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走在了前列。

近年来,惠济区先后出台“关于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形成了“以试点取经验,以经验促成效”的整体推进工作模式。

在总结示范村经验的基础上,该区抓住群众关注的村级利益分配焦点问题,出台村规民约范本,使家庭计生情况与村民福利待遇挂钩,并公开宣示,获得群众支持。

计生自治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以来,已有20名政策外怀孕妇女主动终止妊娠。2010年,有1995户独生子女领证家庭分得优待款352万余元。目前,57%的行政村已完成了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剩余的正在进行中。

利益导向机制落到实处

利益导向政策是近年来国家倡导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战略举措,目的是改变过去那些落后的强制性手段,做到以人为本,引导群众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

惠济区近年来将落实利益导向政策作为推动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之策,纳入区委区政府统筹决策部署,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群众生育观念逐步发生转变。

该区除全面落实国家、省、市23项奖励优惠政策外,本区又新增政策9项,包括考取大学奖励、减免计生双女家庭新农合参合费、救助节育手术并发症对象、救助独生子女父母或子女伤亡家庭等。仅2010年,就落实各项奖励资金509万余元,受益群众27000余人次。

此外,惠济区还规定了当地21个职能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措施要照顾计生家庭。如农业、科技部门优先为计生家庭提供种子、农药;民政部门安排60岁以上困难计生家庭老人免费入住敬老院;市政部门在招聘环卫清扫工和园林绿化工时,计生家庭优先等等。2009年以来,有165名计生家庭患者享受了减免医药费的优惠,20名计生家庭成员优先被招收为环卫工,880户计生家庭在沼气池改建、小额贷款等项目中受益。

亲情化服务流动人口

按照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要求,对流动人口坚持“属地化管理、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

他们定期开展计生政策法规进市场、进社区,把计生政策和健康知识送给流动育龄人员。与工商部门相结合,为流动人口办理营业执照时帮助流动人口联系摊位。与公安部门相结合,上门为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查验《婚育证明》。与劳动保障部门和房管部门相结合,开展“找住房、荐工作、助创业”的真情服务。

围绕就业、居住两大关键,该区确立了“以业管人、以房管人”思路:在封闭式物业小区实行社区为主、物业配合、业主参与的工作模式;在杂居居民小区实行社区为主、楼院长、门栋长、门卫信息通报工作模式;在都市村庄、城乡接合部村实行警育结合和旅栈式管理工作模式;在商(市)场实行法人为主、协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在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实行法人负责、群团参与的工作模式。

与此同时,惠济区还建立“两地”双向配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议管理新机制。自2009年以来与省外15个、省内28个流入我区人口较多的县(市)区签订了《流动人口双向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制定了双向工作制度,为实现区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积累了经验。

截至2010年11月底,全区流动人口总数75674人,其中,流出总人口254人,流出成年育龄人口133人,发证133人,持证率100%;流入总人口75420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9302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纳入管理率达97.65%。

“双提高”工程快马加鞭

为贯彻落实郑州市“双提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工程文件精神,惠济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惠济区“双提高”工程领导小组,下发了《惠济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工程实施方案》,实施了《贯彻落实〈惠济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工程实施方案〉推进计划》。

在具体工作中,该区抓住“双提高”工程的关键,综合自己原有特色,统筹考虑人口计生工作特点,规划组织了“六进家庭”活动。

婚育新风进家庭,利用重大节日、人口学校新婚培训等机会开展宣传,为计划生育家庭送荣誉奖品,传播婚育新风尚。优质服务进家庭,通过计医联手、军地协作、定点普查,使群众享受到免费、便利的计生医疗服务。优惠政策进家庭,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区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在区商业银行为奖励对象统一开户。幸福行动进家庭,将提高家庭幸福指数作为“双提高”工程的最终目的,对“幸福家庭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进行表彰。生育关怀进家庭,实施“爱心超市”帮扶计划,为困难计生家庭免费供应价值360元物品,享受8.5折购物优惠。优生优育进家庭,拓宽培训内容、拓展培训群体,办好新婚课堂、准妈妈(爸爸)课堂、亲子课堂、青春期教育课堂四个培训班,促使优婚、优孕、优育、优教知识全面普及。

点 评

惠济区委书记张俊峰表示,“十一五”期间,惠济区将人口规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规划,纳入《惠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人口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与经济社会建设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全区低生育水平保持了适度稳定。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惠济区将认真贯彻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制定“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努力实现“一高一低”发展战略目标,在根本上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