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偏科的歧途上一路狂奔
小学毕业考试,我过了,勉强考入北京一所知名中学——育英中学。
掏心掏肺地说,当年我以育英为荣,只可惜后来它没能以我为荣,反倒要在某种程度上“以我为耻”了。
首先,上了初中,我依然沉迷计算机技术,延续小学后期的惯性,更加一发而不可收拾。
其次,进入初中后,我开始了严重的偏科,但偏科得如此变态。
我喜欢计算机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所以老师都认为我应该偏理科而轻文科。结果恰恰相反,哥们儿理科相当差,差到你无法想象,竟还没影响我在计算机这个明显重理科的领域内发展。而与之对应的,就是我文科出奇的好,好到我英语几乎没低于过90分,语文也是。就连政治课,也是。
其实原因很简单,我天生随性,而且只要不犯法、不欺负人,父母对我也实行粗放式管理,爱咋咋着,导致我在偏科的歧途上一路狂奔,直到冰火两重天的境界。
老师对我也很无奈。这种偏科行为令我注定与班干部和主科课代表无缘,但我从来不打架,不斗殴,不闹事儿,不在课堂上打瞌睡,大体上还可以归于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
有幸的是,初二开始,我们有了计算机课,老师趁势把我“提拔”成了计算机课代表,一个是我确实干得了这事儿,二是老师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我更重视自己的薄弱科目,德智体全面发展。
初三那年,北京市有一个计算机比赛,各重点中学均派出参赛团队,育英中学也不例外。哥们儿率领的队伍不负众望,一举拿下团体第一,两个单项第一和一个单项第二。
对于这个变态的结果,我回味了好久,直到现在哥们儿夜里梦回当年辉煌瞬间,口水还是情不自禁地流到枕头上。
载誉而归的我,似乎更有理由偏科了,更有理由以赫赫战功骗取父母的支持了。所以接下来,当我要求申请一个瀛海威的上网账号时,父母虽有顾虑,但还是答应了。
15岁当选瀛海威最年轻的BBS版主
1996年,我成为了瀛海威最早的用户之一。瀛海威是一家网络供应商,曾在中关村叱咤风云。虽然那个时候的瀛海威仅仅是个基于Windows有着独立客户端的图形化BBS,然而这已足以让我兴奋。因为我坐在电脑前,就可以和不同的人交谈了,我又找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得瑟我计算机技术的平台,隐隐觉得,全世界都在看着你。
因此,我的学习成绩更加每况愈下,我说的每况愈下指的是:语文和英语维持原状——好歹我得对得起名字中“侃侃”二字,不能毁了看家的把势,当年的英文版DOS和Windows以及大量应用软件又都以鸟语的形式存在——这两科算是扛住了,不仅扛住,还稳中有升,而理科成绩已经接近了及格线。
总而言之,当我15岁就成为瀛海威时空最年轻的BBS版主时,当我成为的还是Visual Basic这个对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的版主时,当我开始参与成年人们组织的瀛海威网友聚会活动时,当我开始跟他们一起在月坛滚轴儿溜冰时,当我依靠版主身份获赠瀛海威的免费上网点而不用再向家里要钱充值时,当我关于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文章开始发表于《大众软件》《互联网周刊》且赚到了稿费时,当我发现我业余时间写的“通用文件加密器”这个软件居然还被盗版商盗版了时,当我沉浸在阅读用户给我写的产品修改意见中时……
中考来了。
话说初二初三那两年,我用我的“聪明智慧”让父母错过了不少家长会。因此当他们蓦然惊觉儿子别说升学,就连毕业都成了问题时,无异于遭到当头一棒,蒙了。随即他们便断然决定,砍掉我所有玩计算机的时间,并为我报了各种课外辅导班。
当然,父母还是理智的,他们要求不高,只希望我顺利毕业,并考取一所一般高中。
我要衷心地感谢他们,他们是懂得疏导而非一闷棍打死孩子的典型。
然而,要求不高的父母往往有个要求“更高”的孩子,我指的是不合理要求。
我当时提出,让我做到顺利毕业可以,但我想考职业高中或者中专,不想考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