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请记住我
给袁隆平(外一首)
《一个人的诗歌史2》
9
3
“蛋”与“墙”
秋意图
太行金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9

穿着深紫红色尼龙外套的男人在喉咙里咕哝了几声,她躬身站在一旁,等着黄和她推测可能是李文的那名男子结束对话。看到黄的态度从恭敬变成害怕,她忍不住恐惧起来。“他说他欢迎王保罗的朋友,你和林。但他问另外两位是什么人。”黄的声音微微发抖。

“他们也是王保罗的朋友。”

经过一个人一个人审视的漫长时间后,李文再次开口。

“他请你坐下。”黄说。

玛拉正要走向圆桌里一张空椅上,黄立刻拦住了她,“到那边坐。”他指着房间里的另一张边桌。

玛拉突然很感激这些男人不愿跟西方女人同坐一桌的习惯,她坐在指定的桌子旁,始终低着头以示尊敬。班、黄和林都站在她身后,她对这样的安排很满意。

李文从圆桌上起身,并在桌边选了一张离她最远的椅子坐下。

玛拉先开口,她指着班说道:“这个人在城外的考古遗址工作,他发现了一个古代卷轴。”

玛拉等黄把她的话翻译出来后李文道:“他说这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本来就有很多古代卷轴。”

“是的,”玛拉说,“不过这古老的卷轴却失踪了,也许是这个人搞丢了。”

通过黄的翻译,李文说:“考古工地上东西很多,搞丢一件不是没有可能。”

“是的,您说得没错,但这个古代卷轴也可能是被偷走的。”

黄以眼神恳求她,希望玛拉不要逼他翻译这段话,但她看着他,黄只好回过头去面对李文。两人交谈了好一会儿,但是玛拉的中文水平跟不上他们交谈的速度与方言。

“他说发展让人变得贪婪,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黄松了口气说。

“请告诉他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这个问题,不只是在中国。”

玛拉说:“请告诉李文,我们不关心这个古代卷轴是如何离开考古遗址的,我们只想就卷轴的下落征询他的意见。”

从李文额头上的皱纹与他那难以辨识的语气中,玛拉知道他永远也不会把她需要的讯息告诉她。

这种失败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羞辱感还是压垮了玛拉。她以前也跟像李文这种人打过无数次失败的交道,却从未当着客户的面发生过,让她觉得最难堪的是在班面前。

回去的时候,他们一语不发,走进旅馆大厅时,班首先打破沉默:“刚刚那个会面不是很顺利,对不对?”他说话时没有半点嘲讽的意思。

“是不太顺利,不过我还有其他的线索。”她马上这么回应。

“那当然。”他也同样迅速地回答。

“那我们明天早上是不是直接约在这个大厅碰面?我会准备好行李和护照。”

“当然好。”

黄转身把房间钥匙交给玛拉。他告诉她房间的位置,同时建议她任何人来都不要开门。她告诉黄,林会守在门外,直到他们明天离开为止。

穿过阴暗的走廊,来到她的房间。林示意他会守在门口。玛拉进屋后把门反锁上。她提着行李,瘫倒在床上。

她开始在精神上折磨自己。与李文的会面,她到底哪里做错了?通过对的渠道寻求对的名字,见到线人后再彼此交换金钱和讯息,这种习惯在过去几年来几乎成了她的做派。她的名声足以瓦解线人的心理防线,因为他们不希望跟官方有瓜葛。有时难免面对遭受攻击的危险,不过最后都能平安度过。

难道问题出在班的身上?在可见的将来,他的考古团队势必还会为了工作而留在坑道中,或许李文和他的手下,想再次造访这个考古遗址?

玛拉拿起手机,正想打电话给朱欧诉苦,却听到了一阵敲门声。

她愣住了。

林去哪儿了?她想,如果是班或黄站在门外,应该会报上自己的名字,尤其是黄还警告过她:不要为任何人开门。

敲门声已经大得让房门震动起来。

她想从窥视孔往外看,却又担心被对方知道自己在房中。她四下寻找可能的逃生出口,可是眼前只有两扇窄窗,甚至不容她钻出去。

一个口音很重的声音在外头喊道:“克伊纳小姐,我是李文。”

玛拉想过打开房门就跑,但随即放弃了这个念头,假如李文心怀不轨,他就不会向她报上姓名了。于是她转开门把,让门露出一道缝隙,却没取下门链。

李文站在门外,餐厅里那两个人高马大的保镖就在他身旁,林一脸无助地站在一旁。

“不准备请我进去吗?”李文用英语问道。

“你会说英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