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马兆水书法
章太炎的“征婚启事”
《大空头》
老墙上的标语
喜竹
兔年趣说嵌兔联
24
18
心心相印
套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喜竹

喜竹

豫东一带,逢年里家乡均要请喜竹,大凡沾“请”字的,多是有点儿“神气”。而竹子是清白的,可也偏说“请”,足见喜竹在村民心目中的位置了。

幼小的时候,每逢腊月二十八,便见爷爷“请”回喜竹来。那竹老高,杆直叶茂,通身翠绿,绿得深沉,尤其于白雪皑皑之中,更显得庄严,隐隐透出春的气息。远瞧,像是从茂叶里升腾出清凉的气体,使人心旷神怡。据爷爷称,此对竹子是他专随卖竹人到竹园里挑拣的,蓬蓬一园竹,数这对儿高,数这对儿绿,数这对儿有气势!我被吸引,伸出小手捋了捋翠杆儿,光滑冰凉,凉得过骨,顿觉一股冷气从手心传递到发梢儿,连双目也亮了许多。后来这感觉一直藏在我心底,至今见到竹子,仍有“清凉心肺”之觉。

爷爷小心地把双竹分别绑牢在方桌两旁,中上稍用细麻绳系了枝叶儿,成龙门状,又在枝叶儿上夹满了花生,插了荸荠和红枣,一时间,绿丛里透出黄色、红色和褐色,映衬鲜鲜的年画,影影绰绰,相互点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使人如入仙境。年,也便如此地来了。

除夕夜,爷爷点亮烫金方蜡,灯火绰绰之中,全家人都像坐进了竹园里。每每这时候,爷爷便掏出一把明晃晃的红铜钱,用姐姐的红头绳串了,腰系在喜竹上,然后对大伙说:“这线、铜钱是洪洞(红、铜)县,这喜竹是大槐树!听上辈人说,这里发过大水,水落三年,咱们才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过来……”

“大伙都是吗?”我每年听,每年问。

“是呀,是呀!”爷爷年年如此回答。

“那大槐树要大得很哩!”

“那可不!要不,怎能住得下?”爷爷瞪大眼睛,认真极了。

父亲笑了,看了看那红线串钱,说道:“洪洞县里没好人!”

爷爷瞪了父亲一眼,喝道:“大年里说傻话!”

“四清”结束,父亲因“四不清”下台,半年未过,“文革”兴起,伯父在新疆挨斗,接着,母亲被“劝”出党,我们兄妹因是“可教子女”不得上学……那些年,爷爷没请喜竹,每到除夕之夜,全家人便守在昏暗的灯光下,默然静坐。最后,爷爷长叹-声,说道:“这下可好,洪洞县里真的没了好人!”

后来长大了,方知“洪洞县里没好人”是个不太好的典故,大概出自《苏三起解》。由此也使我明白了这一带人家家请喜竹,不仅是对故土的怀念,也是人们对春的向往。

爷爷离世的时候,已是1980年的春天。他没文化,不会立什么遗嘱,只说要那一把铮亮的红铜钱给他赔葬,并要求坟头栽几株青竹。

去年清明回故里给爷爷扫墓,那里已是青竹一片,郁郁葱葱,苍翠茂盛。我掏出特备的红头绳儿,系在坟前两株竹子的中间,儿子好奇地问我系那红头绳儿干什么。我差点儿没重复爷爷当年的话,我不想让儿子再背上沉重的包袱,更不想让他知道那遥远的过去,便说:“这是咱们这一带的风俗!”

“骗人!”儿子撅着小嘴说,“爷爷春节时都告诉我了,说是喜竹代表大槐树,铜钱和红线代表洪洞县!好久好久以前,这里发了大水……”

我目瞪口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