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声讨官员买不起房的阿Q精神胜利法
高速公路收费已走到十字路口
神马奢侈品都不过是浮云
温州新政迈出房价问责一小步
立法禁“啃老”,乌托邦式梦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神马奢侈品都不过是浮云

一件衣服30万元,一个手包20万元……中国社科院等单位近期发布的《商业蓝皮书》中,罗列了这样几个数字,强烈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截至2009年12月,本土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首次超越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一些年轻人热衷靠奢侈品显示尊严,节衣缩食也要购买名牌。(1月21日北青网)

奢侈品是什么?它不是一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既不当吃也不当喝。沃尔冈·拉茨勒这样定义奢侈:“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 奢侈品由奢侈行为而来。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奢侈品就是多数人消费不起的东西,有些还是没有实际用途的物品。

本土之外,奢侈品消费人群尽是有钱人,而本土的消费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收入并不高,甚至还有没什么收入的学生或“啃老族”。他们很差钱儿,但会用超前消费方式比如说信用卡透支或借贷款来满足自己的奢侈品消费。可以说,奢侈品消费心理是一种屈从性心理。就像那些爱买这类物件的人所感受到的:奢侈品就像鸦片,越买越上瘾,一旦恋上就无法再适应那些平凡的东西。因而,他们会用省吃俭用几个月后攒下的薪水去购买价值不菲的名牌包,然后提着这个包去挤公交车。也有一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白领每月花几千元去买名牌化妆品,很难有余额作为积蓄。

有的人把奢侈品消费当做身份和实力的象征,在意别人的眼光,穿什么衣服、化什么妆、开什么车都要与此联系。有的人主要是寻找感觉,仿佛能牵住梦的手,把虚幻和虚荣搅和在一起。奢侈品构成了社会标识体系,有人试图通过穿戴重新定义个人的身份,用穿戴展示自己的成就。从本质上讲,这是要了面子丢了里子,是一种文化上的贫穷。

自信不是用奢侈品堆出的,物质包装不来内心的从容。尊严作为一种精神空间,是从平等待人、尊重他人而来。一个人的内心自足了,就不会用奢侈品消费方式展现自己。一个人的内心自由了,就不会为奢侈品拜物教所左右。

许多奢侈品的前身不过是些一般物品,经过人的奢侈性演绎和不断地提价,才有了奢侈的样子。它要侵占人的精神空间,只有那些内心不够强大的人,才会被攻城略地。想一想就会明白,一件衣服、一个手包凭什么拿走一个人那么多钱?人的精神内涵不需要这样的附着物,它和人的尊严这样高贵的东西并不等值。

被奢侈品所迷惑,是人性固有的缺陷。为奢侈品拜物教推波助澜,那是人在犯傻。奢侈品消费欲望,就是一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俗欲,消费行为构不成多大价值。神马奢侈品,都不过是过往浮云。 今 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