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兔爷儿”
兔年将至,看小侄子整理自己的“宝贝”时,我见到了许多与兔子有关的玩具,兔八哥、兔斯基、流氓兔等等。突然,一个久违的形象映入眼帘,原来是一个稍显陈旧的“兔爷儿”。
“兔爷儿”是老北京人的传统玩具,个头虽不大,但形象却非常威武,一个将军模样的兔子穿着华丽的铠甲和红袍,手中拿着药杵捣药,或骑虎、或骑鹿、还有骑麒麟的,有的还带有莲花座、云气纹、头顶伞盖等装饰。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就描写了兔爷儿,说“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兔爷儿的造型十分注重衣着的华丽和面部的神情,通常双目直视,三瓣嘴紧闭,脸蛋上稍加淡淡的胭脂,俊美中带着几分威武,庄严中却又包含一丝稚气,亦庄亦谐,惹人喜爱。
关于兔爷儿的诞生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有一年北京城里瘟疫横行,病人们吃什么药都不见好。月亮之上的嫦娥看到人间的疾苦,就派身边的玉兔下凡去为百姓们治病消灾。玉兔摇身变成一个少女,走街串巷医好了很多病人。人们为了感谢玉兔都要送她东西,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于是,玉兔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还骑上鹿或老虎来加快速度。在玉兔的不懈努力下,北京城的瘟疫被消灭了,玉兔乘风回到了月宫中。然而她那善良可爱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老北京人的心中,因此百姓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虎的,有腾云驾雾的,有身披铠甲的,千姿百态,不胜枚举。每到农历中秋那一天,家家户户团圆之时还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感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如意,人们亲切地称呼她为“兔爷儿”或“兔奶奶”。
其实,兔爷儿是源于先人对月亮的崇拜,兔爷儿的传说也由此诞生。旧时每逢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会设祭坛于庭院拜月,在祭坛上摆放一个兔儿爷,祈求在月宫中捣药的兔儿爷赏赐灵丹妙药,以保平安。
后来兔爷儿逐渐演变为小孩子们的玩具,还衍生出一些具有浓厚老北京色彩的歇后语,例如“兔爷儿的旗子——单挑”,这是因为兔爷儿的靠旗只有一边;还有“隔年的兔爷儿——老陈人儿”,因为兔爷儿是泥塑的,很少能保存到第二年。
农历兔年的脚步日益临近了,我们不妨给家里的孩子买来一个兔爷儿,在带来祝福的同时,还能回味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