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盗图贼
民生问古今
多姿多彩的台湾春节 (三)
名人的座右铭拾趣
肖千超的诗
祝福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多姿多彩的台湾春节 (三)

宋全忠 赵航

“大年初一起得早,供奉果品祭祖宗;大年初二回娘家,看望父母尽孝道;大年初三多休息,不宜出门留家中;初四下午备酒菜,迎送神灵放鞭炮;初五市场闹盈盈,商店开门迎财神”。“初一早,初二娇,初三睏到饱,初四神落天,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这是台湾的两首顺口溜,把台湾的春节描绘得很生动。

大年初一,俗称春节,一早起来,选择焚香开门吉时,先拜(人们就起床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公妈(即祖公祖婆),开大门,放爆竹,以迎喜、避邪、接福。谓之“开正”。早晨全家一起吃年饭,上插“饭春花”,又名隔年饭,那是昨夜留下来的饭,表示五谷丰登,年年大有余。饭桌上还有甜果、发果、菜头果、豆干、冰糖、茶、生仁、柑子等,初一的早饭还有个讲究,要求多吃素菜,力求新年清净健康。然后出门到亲友家中拜年,雅号叫“贺正”,或“拜正”,有的叫“走春”。出门时,要先走喜神方,这一年才会顺利,俗称“迎喜”。拜年时,用毛笔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红纸片上,每到一户,送上一张,主人收下后,贴在正厅的墙上,以示自己亲友之多。主人对前来拜年的客人,一般都拿出用朱红色木盒或九条盘盛装的糖果,并端上甜茶招待,称为“吃甜”,表示主客间亲密无间。要看对方是商人,是老人,是小孩,是女子,而引用适当的吉利语,如“吃个甜,祝你长寿万万年”、“吃个甜,祝你大赚钱”,或“新年恭喜”,主人答“恭喜恭喜”。客人告辞时,主人和客人向对方的孩子互赠红包,谓之“结带”或“压年”(即压岁钱)。入夜,则选一吉时焚香关门,则保年中顺利大吉。

另外,台湾过年,家家都还竞制红龟果、发果和菜头果等为年糕。

台湾地区除了讲闽南话的人以外,还有一支讲客家话的人,他们也有一些独特的过年习俗。客家人过年的“煎堆”和“酿豆腐”独具一格。“煎堆”就是用糯米粉加粳米粉做成丸子用花生油煎熟。“酿豆腐”则是用猪油做成肉酱后再酿入豆腐中煮熟。客家人在新年只拜神不拜人,小辈可以从长辈那里领到红包,都用不着跪拜行礼。

在台湾,大年初一还有不少“清规戒律”:为祈求安宁、和平、幸福,整天不可动用刀、剪、针之类的金属物,要用红纸把这些都包起来;过年期间不吃稀饭,只吃干饭,他们认为吃稀饭会招来过多风雨,远行遇雨不利。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吃年夜饭,因为除夕围炉的人是将来有资格分家产的人,女儿算外人,所以不能回来。嫁出去的女儿也不能在大年初一回娘家,否则会让娘家不幸。忌扫地,以避福气飞散。忌放恶言,忌打骂哭泣,以求一年平安。大年初一,台湾同胞都有到当地庙宇插头香或者说“抢头炷香”的习俗,传说只要在凌晨时分在庙里的香炉内插得头香,就能获得一整年的好运气。有三百年历史的云林拱范公妈祖庙,每年大年初一凌晨1时12分,庙门正式开启,守候在庙门口的信众,奋不顾身向前冲,人人为的都是拔得头筹,抢到象征新年开运的头香。据说这里妈祖非常灵验,抢得的头香会带来连连好运,难怪头香得主,既开心又兴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