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就像春天的清新气息一样,我市的会风也清新扑面:节后上班第二天,市纪委九届六次全会、组织工作会议等7个会议“打包”,原计划3天半的会议只用了3个小时;接着,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也同时开幕,原本两天的议程放在同一天,意味着整个会期缩短了一天。
这,是从未有过的大事情;这,是切切实实的大转变。
开会,是布置和推动工作的手段,是集体决策的途径。工作中遇到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很多都是通过开会来研究和解决的。开会是必要的,开会也是重要的。但是,怎么开会,开什么样的会,效果却差异很大。
会议不是多了都必要。会议太多太滥,这是老百姓对一些地方会风的抱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把开会当成了工作,把工作当成了开会。在他们看来,会议少了工作就不到位,再多的会议都必要。于是乎,大会小会三天两头开,有的甚至一天要开几个,以至于领导干部整天疲于应付。事实上,现实中的很多会议是没必要开的,很多有必要的会议也是完全可以合并开的。会议不在多少,而在于是不是求真。
会期不是长了都重要。过去有些会议,议题陈腐,会期冗长,大话、套话、空话、废话不绝于耳。不仅如此,与会议无关的各种活动,占用了会期的大部分时间,以至于一个小时开完的会议要开一天,一天开完的会议要开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这样的会议,不是本身真的就不重要,也不是本身真的就重要到要开几天,而是有人认为会期长了都重要。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会期不在长短,而在于是不是高效。
会议繁多,会期冗长,轻则劳民伤财,重则变相腐败。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会风已引起广大群众的极大不满。因此,我们说,大力改进会风,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就我们的实际来看,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要求高,任务急。我们没有时间“主席台上坐一坐,麦克风里说一说”,我们没有时间泡在这样那样的会议中,我们必须抽出更多的时间去抓项目、抓具体、抓落实。做到这一点,只有精简会议、压缩会期,把开会的精力用到察实情、出实招上,把开会的工夫下到解民忧、办实事上。
会风连着作风,会风彰显作风;改进会风就是改变作风,端正会风就是端正作风。作风的大转变,首先要会风大转变。离开会风转变大谈作风转变,无异于沉溺花天酒地大谈清正廉洁,空谈而已。会议少了,会期短了,领导干部才会更多地关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才会更多地关注民生福祉的作为上。毫无疑问,这就是作风的转变。
抓会风就是抓作风。我们要以全市会风转变为动力,以会风转变促作风转变,树求真务实之风、树倾心为民之风、树有责必负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