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
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充分发挥优势 积极参政议政
为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提前退休一次性
补贴将征收个税
老家巨变
富民才能强市 强市也是为了富民
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二次全会
我省开建抗旱应急灌溉工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富民才能强市 强市也是为了富民
在发展进程中坚持一切为人民

本报记者 王 红 左丽慧

初春时节,伴随着“十一五”渐行渐远的脚步,又是一个五年的节点,又是一个五年的新起点。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让市民更多地分享发展成果,如何让百姓生活品质有新提高……针对这些问题,一个“崭新”的词汇——“富民强市”首次“亮相”政府工作报告。

连日来,出席市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就此建言献策,言谈话语中流露出对富民强市的热切期望,真知灼见里包含着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深深思索。

“富民强市”成为改善民生最强音

“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坚持富民优先、强市为要,在不断增强我市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大力实施‘畅通郑州’工程、‘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市长赵建才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共鸣。

为何这样一个简单的词汇,却能一下子引起大家的关注?李元法代表的答案颇具代表性。“富民强市一词,最关键的在于将‘富民’放在了‘强市’之前,这不仅体现了经济发展与民生发展相协调的理念,更明确地传递出一个信号:未来五年郑州将更加侧重民生领域的建设和完善。”

“把‘富民’放在首位,能更加凸显郑州市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渴望,更加直接、更加准确地反映改善民生的意愿。”宋丰强委员认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能够明确地提出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的战略决策,这本身就是一种最为生动的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这体现着市委、市政府切实做到了放眼长远、从长计议,切实把改善民生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代表、委员们纷纷指出,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的爱民情怀,‘富民’为首,才能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之策。”来自基层的邵富根代表观点鲜明,民生问题关系群众冷暖,关乎人心向背。民生问题解决得好,才能为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真金白银”从根本保障富民优先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指针,决定了富民强市首要的是富民,改善民生是富民的先决条件。

回首“十一五”,郑州市无疑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民生答卷。在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我市着重向改善民生倾斜的财政资金,不仅重视数量,而且注重质量;不仅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公共财政用于解决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领域的民生支出累计达500亿元,其中“十大实事”累计投入135亿元。许多代表、委员深有感触地说,过去五年中,郑州经济发展经历了起伏,即便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时期,我市也始终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高度关注民生,惠民政策持续有为、持续有效。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很多民生改善细节,就可以看到市委、市政府坚持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解决好民生问题的决心。

保障富民优先,就是保障民生优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富民优先。这更让代表、委员们对未来改善民生信心倍增。

“改善民生绝不是口号,要把各项惠民措施落到实处,需要把更多公共财政资源向民生倾斜。”王春山代表说,兴财政、促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政府工作报告处处关注民生,突出体现了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今年我市将调整优化财政支出,加大“三农”、教育、社保、公共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投入。

按照今年郑州市市本级财政支出一般预算安排,教育支出21.8亿元;社保和就业支出16.78亿元;医疗卫生支出9.1亿元……几乎每项直接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支出都比以往至少增长了近15%,可以说,公共财政将用丰厚的“真金白银”,从根本上保障富民优先。

自古道民富则国强,民安则国定。同理,富民才能强市,强市也是为了富民。百姓不富,城市不强,二者互为支撑,互为依托。

“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富民为本、强市为基。富民强市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科学发展、和谐安定最终要体现和落实在富民强市上。”周春辉代表说,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持久动力。高度重视发展成果的普惠性,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让市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真正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落到实处。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这是一幅振奋人心的蓝图,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目标。来自企业界的闫玉明委员不仅感慨,只有全市的老百姓都富裕起来,有了钱,才有消费,才能搞活市场,郑州的经济实力才能真正强大。

毛鸿雁委员则建议,“富民”,不仅要让全市人民物质生活更富足,还要让全市人民精神生活更充实,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殷实的生活;“强市”,不仅要提高城市经济硬实力,更要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围绕住房、社会保障、增加居民收入等民生事项的热烈讨论,一点一滴地丰富着富民强市的内涵。未来五年的发展途径,在讨论中越议越明晰;未来五年的美好前景,在讨论中越绘越丰满。

让富民强市之路越走越好、越走越快、越走越宽。对于这样的“十二五”,郑州人信心满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