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机关内部设施
如何实现社区共享
“产品召回”为何总不包括中国市场
《史上最牛祝贺》
中石化为何撒钱为“涨价合理”造势
“用工荒”、“招工难”
体现社会资源配置市场化
一个老城区的新经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产品召回”为何总不包括中国市场

近日,一家日本汽车制造企业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召回问题汽车,但中国市场再次“例外”,不在召回之列。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惯例”,那些名头响当当的跨国企业近年在全球召回问题产品的时候,都有意无意地“漏了”中国。

在诸多全球召回面前,中国缘何例外?主要是因中国的相关法律不完善。以汽车行业为例,目前我国汽车企业汽车召回依据的是2004年制定的《缺陷汽车召回管理规定》,对企图隐瞒缺陷的汽车制造商课以最高3万元的罚款,这对汽车厂家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产品召回则需付出极大代价。而在美国,一家日本汽车制造商仅因召回速度慢了一点,就被美国交通部处以1640万美元罚款。

产品召回制度的不完善,也是“中国例外”的一个主要原因。在美国,美国人在使用汽车时发现安全隐患,可向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投诉,若技术人员确认车辆存在任何设计或制造上的缺陷,经过类似“听证会”程序和最终调查决定,制造商即需书面通知购车者召回车辆。若有延误,则严惩不贷。

怎样让中国不再“例外”?首先,对于包括500强在内的任何企业,都不要期望通过道德因素去约束它,甚至也不要期望舆论压力能起到多大作用。既然以逐利为天性,那就要以严格的法律法规在利益的源头扼制其不良的趋向。

其次,应让跨国公司改变“观念”,使其不再仅仅将中国当作一个“低成本扩张”市场,而是要将中国视为重要的消费市场。一旦发生该在中国市场召回却有意“漏了”的事情,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而消费者也可集体维权。

实际上,由于网络的普及,中国市场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例外”,任何“全球召回”的企业,都不应再让“中国例外”。 义 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