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老板爱提拔什么人
卡特女儿的两件礼品
大智若愚贾平凹
名人脱身计
十全十美
精神的生日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陈筠 陈一蕾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幸福学突然流行起来,不快乐的人们抓起手中的“幸福”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在网络中看哈佛大学教授讲授“幸福”;跑到知名心理学咨询师处求教什么是“幸福”……

“幸福”成为稀缺资源

幸福,成了一个流行词。

打开电视,国产连续剧《幸福》、《下一站,幸福》、《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在不同的电视频道中轮番上场。书店中,有关幸福的书籍特别畅销,从《幸福计划》、《幸福的方法》到《幸福了吗》。网络中,有人在专门谈幸福的网站中交流,有人下载了哈佛大学的公开课“幸福学”。心理咨询中,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究什么是幸福的问题。

“越是没有什么,就越是要找寻什么。‘幸福’成为流行,就是因为人们没有幸福。”金先生对记者说,他就是个正在寻找幸福感的人。刚刚拿下一个项目的金先生,为了奖励自己,休了年假,连着圣诞节和元旦,接近10天的休假时间。

“但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度假了,平常都在全世界飞,去国外度假或外地度假的兴趣一点也没有。满脑子都是关于做下一个项目的事情。”

金先生知道自己这样的状态不好,“但却像上了弦的闹钟,停不下来。”

幸福是人生的盈利

幸福,学得来吗?

与金先生一样,很多人并不认为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大多数的幸福课程,就是让你改变心态。但幸福,果真与外界无关,只与内心相关吗?”有人对记者说。

有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三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而积极心理学则被认为可以帮助人们活得更快乐、更充实。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实际上,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时间也并不长。1998年,积极心理学的代表塞利格曼,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的会长,在就职演讲上提出,心理学不应只研究人性中黑暗、脆弱、痛苦的一面,而应该转向研究和构建人的美德和强项力量。在塞利格曼的理论框架里,一个人要获得真正持久的幸福感,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和了解自己最好的品质、最擅长的才华,反复在生活中实践,化枯燥为乐趣,并为更高的目标服务,这样才能得到整个的沉湎、投入,甚至意义。

《幸福的方法》的作者哈佛大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也是积极心理学的代表。他在美国哈佛大学本科生开设的“幸福课——积极心理学”,成为最受欢迎的选修课。该课程也通过网络下载的方式,在中国的白领中广泛流传。

本·沙哈尔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他表示,“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做支出,把正面情绪当做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长期的抑郁,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情感破产’。整个社会,也有可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增长,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萧条’。”

撇开幸福的假象

早在2007年,本·沙哈尔教授就应邀到中国开课三期,参加培训的大部分是企业家,包括上市公司的老总和跨国公司驻华代表。三天的课程人均费用3000美金。

得益于网络,假期中金先生下载了泰勒·本·沙哈尔教授的公开课程。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然而一旦目标达成后,人们常把放松的心情,解释为幸福。好像事情越难做,成功后的幸福感就越强。不可否认,这种解脱,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快乐,但它绝不等同于‘幸福’。它只是‘幸福的假象’。”

在沙哈尔看来,寻找真正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在课堂上,本·沙哈尔不断地向听讲者发问:我们可以不停地追问“为什么”,来反思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可以是大房子、升职或任何其他的目标。看看要问多少个“为什么”,才能落到“幸福”的追求上?问问自己,我做的事情,对我有意义吗?它们给我带来了乐趣吗?我的内心,是否鼓励我去做不同的尝试?

犹如醍醐灌顶,金先生表示,在听了幸福课之后,他虽然没有立即获得幸福的感觉,却提醒了他要重新再规划自己的人生,思考人生的意义。

摘自《生活周刊》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