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藤花香》
母亲的菜园
感恩哀思清明节
诗二首
30
22
高山流水
荔枝漫话
湘水秋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感恩哀思清明节

程勉学

清明节,源自重耳感恩于介子推的故事。

据有关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晋国皇太子重耳在秦国做人质,是大臣介子推帮他逃离了囹圄。在流亡途中他们受尽了苦难,饥饿之至,重耳不禁仰天长叹道:“重耳饿死事小,可没人解救受苦受难的晋国百姓事大啊!”介子推听了,深受感动,遂撩起袍裾在自己褪上割下一块肉烤给他吃。当重耳闻知这一情况后,感动得声泪俱下,说:“介爱卿!你对我有救命之恩,将来何以为报?”介子推说:“吾不求什么回报,但愿您能爱护百姓,做一个清明之君,臣就知足了!”

重耳成为晋国国君后,封赏了所有功臣,却唯独忘了介子推。直到有人为介子推鸣冤叫屈时,重耳这才猛地想起当年旧事,心中深感惭愧,便亲自登门致歉。可谁知介子推早已人去房空,背着老母躲进了绵上山里。重耳自是痛心疾首,决意找到介子推。

然而绵上山中,遍地怪石林立,古树丛生,山高路险。重耳在多次派兵搜寻无果的情况下,有人献计说:“介子推是个大孝子,如果在山上三面点火,一方留路,他肯定会背着老母在留路的一方下山逃生!”可在大火熄灭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被烧死在一棵老柳树下。在收尸时,发现唯一未被烧毁的衣襟上赫然写着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臣于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重耳看后,自愧不如,遂尔决定厚葬介子推及其老母……

来年仲春,重耳率众臣再次来到介子推墓前祭奠,见那棵被烧焦的老柳树重又复活,生机盎然。重耳泪眼蒙眬,心潮翻涌,犹如又看到了忠心耿耿的介子推,便随手折下几枝柳条编成环状,戴在头上。于是群臣纷纷效仿。重耳感同身受,心有灵犀,为报答介子推割肉救命之恩,便将那棵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名为“清明节”,并下令举国上下忌烟火寒食三天,以示纪念、哀悼介子推,故又名曰“寒食节”。

后来,人们为纪念介子推,便年年行奠,岁岁戴柳。年久日深,这一天也就逐步演变为一个纪念已故亲人的感恩节。每到清明节,除戴柳外,人们还将柳枝插在自家的门楣上,以示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之情。诗人白居易有诗《寒食野望吟》曰:“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将当时人们扫墓的情景描写得绘声绘色,让人感叹不已。再后来,人们清明祭祀扫墓的方式虽然不断变化,但在这一天缅怀前辈、感恩先人的心情是不变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