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盖房避开断层带”
应成为公众的常识
信息时代,辟谣其实并不困难
新闻漫画: 养狗邻里批
干部作风是公信力的生命线
一个办事处的“民生体系”建设调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信息时代,辟谣其实并不困难

针对部分市民手机短信、微博收到“海鲜受核污染”、“不要再吃海鲜”等传言,上海市农委、食药监局、商务委等5部门紧急澄清谣传。上海供应的海产品主要来源于江浙沪东海近海养殖和捕捞,相关海域未受到日本核污染影响,进口海产品经过严格检验,市民可放心食用。

抢盐风波刚刚退去,“海鲜受核污染”传言又在坊间愈传愈烈,任由其发展将可能重创海产品业,带来新一轮的社会恐慌,未雨绸缪,在群体性恐慌尚未导致巨大危害之时,及时展开疏导,才是明智之策。对此,上海5部门的“紧急辟谣”无疑开了个好头。

日本核电站危机引发的恐慌情绪,其实并不可怕,因为关于核污染的种种谣传,往往不值一驳,只要权威信息披露能跑过谣言,第一时间告诉公众真相,恐慌很容易消弭。关键是要有对突发事态的高度敏感,以及“只争朝夕”的急迫感和决心。

上海5部门通过电视、网络紧急辟谣的做法可圈可点,据《新闻晚报》报道,对于核污染是否影响食品安全,上海市科协还组织了一场专家与科技记者信息沟通会,核专家详细回应了民众的疑虑,这些措施显然相当及时。

和谣言抢时间,之前那一波全国范围内的食盐抢购潮中,浙江也树立了一个典范。3月19日新华社报道,此次浙江的抢盐风波来得快、去得也快——16日,碘盐走俏的消息开始通过电话、手机迅速传播,当天,浙江省盐业管理局启动了应急预案,张贴安民告示;16日当晚,浙江省卫生厅通过媒体发布了“食用碘盐无助预防辐射”的消息;当天,浙江96301科普宣传热线也迅速开通,公众如想了解与核辐射相关知识,均可拨打此电话进行咨询;17日,浙江东部沿海地区的手机用户,都收到了省环保厅的短信,短信报告了当日浙江境内辐射水平监测和浙江海域人工放射性核素的监测情况——最终,仅用了不到48个小时,抢盐风波就快速平息。

正如专家所言,浙江平息碘盐抢购风波“是一堂48小时的社会管理课”。可以料想,如果更多地方能有浙江相关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主动服务的意识,那么,这一场全国范围内的食盐抢购风潮,或许不会造成那么大的负面影响。

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到门户网站、论坛、博客、微博、手机等新兴媒介,现代科技为信息的快速传递带来了巨大便利。当危机来到时,常常会有谣言也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快速蔓延,但反过来,信息科技的高度发达,也让辟谣变得不再困难,相关部门的权威信息通过一条群发短信、一条微博,就能获得巨大的传播力。

谣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谣言,反应迟钝,消极对待,让权威信息落在谣言后面,错失良机。

思 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