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白居易写的检讨诗
《 做你自己 》
人不可无癖
游记五首
古代的指腹婚
暖 阳
年年海棠笑春风
9
31
野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31

“这,”陈布雷仰望着蒋介石讷讷地说,“蒋先生,布雷可能胜任不了此重任。”

“我知道你的秉性的,你办事认真,文化宣传方面人士熟悉,你一定不负众望。”蒋介石连连称赞,“至于你身体不好,可以休息么,到庐山去疗养一段时间。你不过是主持这个小组,下面可以搞一个班子,可以再设一个主任秘书。两个秘书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陈布雷只好答应。

这个小组的每周例会进行了一年多,除了有关系的人之外,外面始终无人知道。陈布雷的严格保密不仅是因为他生性不喜炫耀,而且也怕被人说闲话。他从女儿陈琏及一些亲属(都是青年一辈)的口中知道,全国民主运动高涨,他怕被人说成是反共专家。

陈布雷召开一次宣传会议,凡党营的通讯社、报社、杂志社、书局、出版社、广播电台、电影厂等负责人,均由组织与宣传两部电邀到南京,参加会议。中央社社长萧同兹在会议上大声疾呼说:“今天的会议,由向来不肯轻易露面的‘宣传作战参谋总长’亲自主持,十分难得,期望与会理解这一点,尽力执行会议决议。”

但是与会者心情沉重,大发牢骚:

“中央社追求企业化,出售密电码,无力付款的报社,遂抄收外国广播,甚至抄新华社电讯,改头换面,其中毒素,均散布于不知不觉之中。大局日非,情势恶化,岂宣传所能为力?”

“胡政之挟政府津贴30万美金而去,王芸生却为共方宣传。政府不配给白报纸,老板做生意,苦了员工,士不饱,马不肥,宣传部队忍饥挨饿,如何扭转民心?”

“想去年,《新华日报》将派赴各地接收人员的新闻,编为一条,冠以‘飞来飞去人物’标题;继之以‘五子登科’、‘劫收大员’加诸他们头上,影响极大。郭沫若一篇《甲申三百年祭》,将明末亡国史,影射现时的时局,散布亡国毒素。王芸生力主联邦制,为共方张目。我看布雷先生统率宣传部队,苦心焦虑,何能见功?”

有的牢骚已经发得很大胆了:

“在抗战胜利之日,共党之企图夺取政权,已昭然若揭,又得苏共支持,军事力量发展之速,一日千里。当此大局未定之时,而竟高唱整军建军,结果使八年浴血抗战之将士,未得国家酬庸,反遭失业之厄,致演出集体哭陵(中山陵)之举,其对民心士气之影响,如何巨大?使得各地部队将领,人人自危,以致军心涣散,相继变节投共……”

“胜利后不到两年,国库9亿美金,荡然无存,以致经济崩溃,危及国本。”

“盟军也实在太不顾及我们面子,强奸女大学生,打死三轮车夫,集体强奸公职人员妻女,这些都成为共方宣传的把柄,如何能掩人耳目?”

陈布雷知道大势已去,回天乏术,岂宣传所能为力!他心力交瘁,身心疲惫,深觉有负主人所托,彷徨无措,终于动了弃世之念。他在晚上匆匆地写了一封给蒋介石的信,痛责自己指导宣传之失败。这封信实际上也是遗书。

陈布雷知道,他的主人——蒋介石已不像抗战胜利初期那样被人民视为“抗战功臣”了,社会上对他的主人不但冠以“独夫民贼”之类恶名,而且指责为“内战罪魁”。最可怕的是,美国人也把他的主人视为腐朽的代表,威望日下,已成过去的人物。何以二三年间,一落千丈?如冰山瓦解,江河决口,他的主人地位必将不保……

他决心像在西安事变时那样,一死以报答主人。1936年12月,当西安事变消息传来,蒋介石安危不明的时候,陈布雷惶惶不可终日,曾动了自杀殉主的念头。当时侍从室许多人把他看守住了。今天,他又动了这个念头,绝望、惭愧,无法自拔,一死了事,以求解脱。

陈布雷写好了给蒋介石的信,放入信封,又锁入写字台抽屉内。这封信没有呈上去,是在1948年11月中旬他自杀之后才发现的。这是外人不得而知的陈布雷给蒋介石的另一封遗书。

陈布雷为了“币制改革”,是8月12日上庐山的,可惜币制改革又失败了,经济上呈崩溃之势,他似乎已感到民国的行将结束。

11月11日是陈布雷的最后一篇日记,以后是12日夜写的杂记,也是他的绝笔。现在摘录如下:

△许身于革命,许身于介公,将近二十年。虽亦勤劬,试问曾有一件积极自效之举否?一无贡献,一无交代,思之愧愤,不可终日。

△百无一用是书生,即我之评语也。

△狂郁忧思,不能自制,此决无词可以自解此。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