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构建服务导向 提升政府执行力
用务实的作为促政府执行力的提升
重视公民监督对提升政府执行力的作用
提升政府执行力要抓住五个关键
以完善的机制建设促政府执行力的提升
提高政府执行力重在三个确保
转变工作作风 提升政府执行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构建服务导向 提升政府执行力

影响政府执行力的因素包括执行主体、执行资源、执行制度以及执行环境,可见要想提升政府执行力需要各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其中执行主体是核心要素。因此,提升政府执行力重在改变执行主体的执行观念,使其具有正确的执行意识。放到服务型政府的情境下,就是要看政府是否在“以服务对象认可的方式满足其需要”。要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就要以服务对象——群众(人民)为导向,保证政策的制定服务群众的需要,政策的执行受群众监督,政策的执行结果受群众评价,并以此形成一个基于服务对象需要驱动的外部压力向内部传导的机制,强化执行主体的服务意识,带动执行主体主动、自觉提高自身能力,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提高执行主体的服务意识。执行主体包括了政府部门的领导和普通公务员,而领导者处于战略决策层,首先要有服务的意识,政策的制定也是为服务群众需要。执行主体服务意识的提升需要监督来促进。比如,电子政务的采用为实施群众对执行过程的监督提供了条件。这使得监督更加容易,同时也为绩效管理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便于查找问题,改进执行流程,提升效率。其实,政策制定的初衷就是服务社会公众、满足人民需求。所以,政策执行的结果好坏要看初始目标是否达到,对于不同的政策,要由其服务的目标群体作为群众进行执行效果的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对执行部门业绩考核和改进的依据。

二、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公民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是衡量政府执行力的首要标准。作为公共服务的直接消费者,公民对于公共服务质量的好坏比政府官员更加敏感,让公众参与政府执行过程,有利于提供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政府及时发现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与公民需求之间的差距,改进政府绩效。因此,让政府系统外部的主体特别是接受政府服务的行政相对人参与政府的执政过程是提高执行力的一项创新手段。但由于受传统文化和行政权力制约的影响,以及参与成本高昂和影响政府管理的信心不足,导致公民直接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较为淡薄。所以,提升公民的参与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能力是强化外在压力机制,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必然要求。

三、构建社会公众参与的平台,强化政府与公众的直接责任关系。构建社会公众参与的平台,强化政府与公众的直接责任关系,是保证政府的群众导向服务意识和公众参与意识顺利转化为行为的关键。政府可以将传统与现代化的手段结合起来搭建民意征集平台。比如通过在门户网站上开设征集民意的模块让公众自觉参与,设置社区调研员收集民意。通过公交站和社区宣传栏等把网站信息、责任调研员信息公开,畅通民众与政府的联系渠道,并使之常态化,避免出现把决策前调查研究行为虚设的状况。

综上,政府应该本着提高服务能力的目标进行原因分析,切实帮助有关责任人和单位找到改进和提高的途径与方法的态度。构建“群众导向”的压力传导机制,让公众参与政府执行过程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双向互动,纠正政府行为失范,提升执行力,改善政府绩效。

(作者为郑州大学升达学院副教授)

赵海霞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