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贫困中的他们 需要您的帮助
上街区:倾力打造郑州西部休闲旅游“后花园”
工行在国内首家推出“收款管家”服务
新疆哈密来郑州
推介旅游谋合作
省检查组肯定
我市老干部工作
今年全市重点稽查
职工医保待遇支付
200多个农业项目昨亮相招商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贫困中的他们 需要您的帮助
接连不幸
瘦弱的女子扛起一家的重担

一个年逾花甲的残疾人,从小就只能靠双手在地上移动才能“行走”,却收养了一位被人遗弃的女婴并抚养成人,如今,姑娘已经上了大学,这位老人更努力地劳作,为姑娘交学费;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却遭遇了接二连三的厄运,丈夫患上肺癌,不幸离世,儿子患上了尿毒症,由于没有钱,只能挨着病痛……

2011年4月15日,本报和郑州慈善总会共同举办的“慈善周周行”活动继续深入基层,我们一行走进了新郑,走到了不少贫困的市民身边。他们中不少人正在遭遇着贫困,但是却顽强地生活着,乐观地面对着,这样的生活态度,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希望有爱心人士和企业能够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渡过生活难关。如果您想帮助他们,可以拨打电话68665308对他们进行资助。

值得一提的是,4月15日,本报刊出《慈善周周行——走进新密》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据慈善总会统计,接到电话咨询百余次,一些群众因为距新密较远,选择直接打款给慈善总会,由慈善总会代为转交救助人。还有几位爱心人士询问求助人谷虎理的联系方式,要求自行去进行慰问。由于银行对账时间问题,对第一期求助人的捐赠下期才能公布。请郑州地区的爱心人士直接到慈善总会定向捐赠,外地的捐赠到慈善总会账户后,电话确认。这样才能刊登出您的姓名。

贫困中的他们 需要您的帮助

本报记者 李 娜 文 李 焱 图

第五期

新郑

走进

慈善周周行——

郑州慈善总会主办 捐赠电话:68665308 求助电话:68665328 捐款账号:90501880190000401 开户行:郑州银行互助路支行

相依为命 相互扶持

残疾老汉和他收养的懂事女儿

每天,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住在新郑市具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风后岭村的60岁的王春喜就起床了,随便烧一点饭吃过早餐之后,他就坐在院子里不停地编织竹笆和篮子,开始一天的劳作了,中午,就着稀饭和前几天剩下的烙饼凑合吃一点儿,就马不停蹄地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看似简单的活计,对王春喜来讲,却非常的困难——2岁多就因小儿麻痹致双腿残疾的他,只能臀部着地,靠双手在地上挪动才能行动起来,一坐一天,他经常浑身麻木,手上更是被竹条划得伤痕累累。但是,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做这个工作,心里有盼头”,因为,他的女儿、王小红(化名)去年刚刚考上了河南中医学院,他现在每天拼命劳作,是为了给女儿多攒一点学费。

这个看似奇怪的“两口之家”实际上有很多的故事:王春喜由于残疾,用双手“走路”,加上家里贫困,以前家里位置还是在具茨山山腰上,根本没有女孩愿意嫁给他。1993年,他在山腰上看到了小红——一位被遗弃的尚在襁褓中的女婴,便把小红抱回家里,立志要好好带大这个小姑娘。如今,王春喜已经年逾花甲,小红也成了大学生,但是这“一家人”一直相依为命,虽然贫困,但是生活得其乐融融。

然而,贫困一直让王春喜不安,“之前孩子学费低,现在学费高了,考上大学,政府资助了我们1万元钱,现在马上要放暑假了,孩子第二年的学费还没有着落。”一直靠着低保生活的王春喜和小红每个月的固定收入只有180元钱,之前在山上居住的时候,王春喜靠着亲戚的帮助摆一个小摊卖点东西,但是在2008年,根据扶贫项目,王春喜一家从山上搬了下来,现在居住的近40平方米的房子,还是政府给盖的,王春喜也失去了其他的经济收入。

记者粗粗算了一笔账,他俩的低保收入每个月一共180元,每编一个竹篮可以卖15元,但是三四天才能编好一个,最多一个月能卖10个,这样的总收入也就330元。靠这样的进度下去,小红第二年的学费,几乎是赚不够的。“要是实在没有钱,我们就申请助学贷款,或者让孩子去勤工助学。”

让人感动的是,在小红10岁的时候,又一次问王春喜自己的妈妈是谁,王春喜就告诉了孩子实情。得知自己是被收养的孩子之后,小红不但没有抱怨和痛苦,反而更懂事更孝顺了。“孩子从来不抱怨穷,从来不要新衣服、零花钱”,不但如此,小红每天放学回家,还抢着做家务、干重活,给王春喜讲学校的事情,给王春喜捶背、做饭。

当问起王春喜自己都是个残疾人,怎么会再收养孩子,给自己增加负担的时候,王春喜的一番话让所有人动容,他说:“孩子被遗弃了,本身都是个没娘的孩子,咱要对她好,砸锅卖铁、出去要饭,都要把孩子带大,咱要对得起这孩子。”

接连不幸

瘦弱的女子扛起一家的重担

4月15日上午11时,我们走进新郑市辛店镇北靳楼村村民王巧的家。

女主人、今年49岁的王巧迎了出来。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憔悴的中年妇女,眼睛红红的似乎刚刚流过眼泪。

王巧,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她和丈夫在外面拉砖挣钱,儿子孙超勇也在外面打工,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儿,今年只有4岁多。

但是,就在2009年2月份,她的丈夫被查出患了肺癌晚期,在先后两次化疗和长达6个月的保守治疗中,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钱治病,但即使这样,也没有能够挽回丈夫的生命。2009年9月底,王巧的丈夫去世了。

然而,就在2010年6月的一天,原本在外打工的孙超勇突然没有任何理由地回家了。没有说原因,孙超勇就是躺在床上休息,而且表情还很痛苦。王巧坚持带着儿子去医院检查,结果一个噩耗再次传来:孙超勇被确诊为尿毒症。

最让王巧不能释怀的是,其实,早在自己的丈夫生病期间,儿子就被检查出肾炎,而且左右肾有回声,右肾有个囊肿。

“儿子真的太懂事了,怕我担心就一直瞒着,后来,因为要照顾他爸,我给了他五六千元钱,让儿子自己到郑州检查,但是孩子真傻,过于孝顺,他到医院咨询了爸爸的病情和治疗特效药,把原本给自己看病买药的钱,全买了这些给爸爸治病的特效药。”说到这里,王巧禁不住失声痛哭,她说作为一个母亲,感觉特别失职,如果当时能够多问问儿子,也许就能更早治疗了。

儿子孙超勇在被查出尿毒症后,刚开始每天一次透析,现在是3天一次,每次的费用都在400元左右。

“医生说儿子很有希望,可以进行肾移植手术,何况他还年轻,恢复快,但是可能要花一大笔钱。”王巧说,她当时就给医生说,自己给儿子捐肾,可是医生却不建议她的做法。

“医生说我们家的这种情况,不能都躺下了,因为还有个小女儿要照顾啊,而且儿子手术也需要照顾。”

现在,为了维系儿子的生命,王巧拼命干一些零工,而儿子孙超勇为了给自己治病,也在镇子上开了一个卖水的小店,想多增加一些家中的收入。

即便这样,微薄的收入,仍然难以维系孩子高额的透析和药物费用。每次透析,母子俩几乎都得借钱。

“原来,俺儿子一米七多的大个子,膀大腰圆,像一个运动员似的,村里人都说他是一个棒小伙,可是,现在儿子只有100斤了,瘦弱得不行,还得坚持干活……”说起儿子的现状,王巧十分痛心。

“希望能有好心人帮助我们,帮助挽救我儿子的生命。”王巧充满希望地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