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真假牛肉如何辨别
竟靠违规企业“养活”
多地市场惊现“牛肉膏”
山西女交警不认“特权车”
美法争打核处理“算盘”
东电“一二把手”欲双双辞职
冰雹狂风袭广东
人弹闯入阿富汗国防部
伊朗最高领袖“敲打”总统
联军恐陷利比亚战争泥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一些地方监管人员
竟靠违规企业“养活”

新闻解读:

一些地方监管人员

竟靠违规企业“养活”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从近期曝光的“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事件,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头娃娃”奶粉、“假葡萄酒”事件,其中暴露出的“马后炮”监管,并不少见。

从现实来看,目前我国共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40多万个,人手相对较少,快速和常规检测能力不够完善。“监管难度大,但这并不能成为监管缺位的‘挡箭牌’!”山东大学社会问题研究专家马广海教授认为,作为百姓食品安全“把关人”,少数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得过且过,曝出来就查,曝不出来就算。

另据记者调查,现行体制下,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依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款来“解决”,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执法为利”。

罚款的目的本来是加强监管,然而,调查发现,在一些基层监管人员那里,罚款竟然“生财有道”。

这位食品审查员举例说,执法中即使发现造假也不能罚死,罚太狠了,下年找谁收钱去?本来罚10万元的现在罚1万,企业交了“保护费”,焉有不放之理?这样的怪象下,监管人员快与违规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了。

据了解,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浙江一名基层监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有的年份几个月可以不干活,因为“前期努力”,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的“创收”任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