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12
《中国式百万富翁》
《如鱼离水》
野外奇遇
靠近(外一首)
14
天地人和(书法)
梅花落
地头儿(雕塑)
村坞暮雪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如鱼离水》

张映姝

一个人急匆匆地赶往剧场。气温零下十度,风好大,好不容易才找到剧场。进门,暖意盎然,小厅里坐满了外国人,聊天,喝饮料,读书,会友。在吧台买票,被告知票已售完。心顿时冰封。大脑飞速旋转,打电话给某老师,电话那头声音沉稳传来:有办法的,别着急,等我来吧。焦急地等待。涌进来的观众越来越多。不少外国人,其余大多是学生模样。有几个和我一样,没票,均被告知等待。音乐声从门缝中传出,演员还在走台呢!某老师果然有办法,竟然几分钟就搞定了票,笑眯眯地递给了我,“老板是我朋友,周末,按惯例他都会预留几张票救急的。”原来如此。

看了宣传单,方知:今天是第三届北京国际新短片戏剧节的第四场演出《如鱼离水》。包括《约会》、《或多或少》、《珍妮和小韩》和《租一个老外》四个短剧。

据主持人介绍,创作人员均是在北京生活过的人,短剧反映的都是他们在北京的生活。

《约会》就是普通的男女约会。Chole要去赴新结识男友Date的约会。她的两个朋友Rachel和Jane坚持反对。她们听朋友说Date是品行不端的花花公子。Chole将信将疑,当面质问男友。她与男友越聊越投机,疑问被一一打消。女友赶来探听虚实,最后得知她们的朋友原来曾是Date的旧友。剧情简单,看的应该是演员的表演。日常化的表演。鲜活、真实。尤其是Chole将自己的男友被朋友质疑后由不信、动摇、半信半疑、相信、愤怒的心理表现得颇为细腻、真实,约会时两人含羞带涩、情不自禁等心态表现也充分到位。

《或多或少》很有意思,是语言逻辑的纠结。Tom从上海出差回来,给女朋友带了一件礼物,说:我今天比昨天更爱你,明天比今天更爱你。女朋友很不高兴,认为:他今天比明天少爱自己一点,昨天比今天少爱自己一点,一个往前看,一天比一天爱得多。一个往后看,一天比一天爱得少。就这样纠缠不清,说的是英语,中间夹杂着一个卖性用品的老头不时打岔,推销性用品。硬要拉Tom进他家看更好的东西,还说着方言。英中文混杂,语言对接错位,逻辑错位,现场爆笑不断。

《珍妮和小韩》剧情如下:珍妮的父亲与小韩的妈妈组合成立一个新家庭,珍妮与小韩不得不同居一室。父母亲忙于自己的事情,无心照管孩子,但要求孩子绝对安静。珍妮与小韩无聊之极,互相敌视,用语言伤害对方,屡屡被父母训斥。打完一架后,他们明白,他们是真正的朋友。该剧主题多义:父母亲对孩子的管教问题,组合家庭孩子间的矛盾问题,孩子对现实的认知问题,对自由、被他人关注的渴望,等等。小韩的表演尤其出色,将小男孩的心态、动作表现得生动传神。

音乐剧《租一个老外》占用了下半场的演出时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取得英语本科学位的大学生Charlie找不到工作,投稿一一被退回。绝望之际,收到中国某大学聘请他担任教授的通知。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国,决心大干一场,教书育人。不想刚到就被一群比他来得早、处境和他一样的老外灌了个大醉。第二天上课只讲了五分钟就无话可说了。恰在此时,一公司需与国际接轨,洽谈方就来接洽商议,急需一白人员工充当门面。李先生临危受命,重金收买了Charlie。从此,他成为靠自己那张“白人的脸”混饭吃的人。在各种场合假装成李先生需要的任何人:员工,外商,甚至医学专家,差点落入警察之手。惊魂之余,李先生又忽悠他一起去美国,做美国梦。一个梦想破灭的故事。一个讽刺当今现实的故事。讽刺中国人的崇洋媚外。讽刺中国人的面子心态。讽刺中国大学里的外语教育,讽刺中国行业的监管无力,讽刺中国警察的懦弱、无为……还反映出老外这个特殊群体在中国的真实生活状态。利用音乐剧形式表现如此繁杂的生活场景,是有一定难度的,音乐风格、类型的运用转换,灵活、自如、顺应了剧情的推进节奏,只是,多次出现的男女热舞场面似乎可以删掉一些,它们的存在似乎与剧情没有多大关联,并非场场必要。

一直在琢磨,为什么演出叫《如鱼离水》?是想说四个短剧中所有人的生活状况都令人不满?还是想说每个人缺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比如说:诚实、尊重、爱、理解、信念,等等?反正,鱼离开水,会难受,会挣扎,时间长了,就会死去。

书到用时方恨少,忙着看中文字幕,不少精彩的表演被漏掉。因而,当外国观众大笑鼓掌时,我还一头雾水,真是悲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