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别捧杀“五道杠少年”
整饬吏治不像大学生那样“单纯”
别再让农民工兄弟在镜头前数钱了
什么样的高校会真的“破产”
控烟数年,为何烟害仍在?
cpy11052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别捧杀“五道杠少年”

近日,一组“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图片在网上走红。照片上的主人公戴着红领巾和“五道杠”队牌,神情泰然,引起网友关注。有网友翻出当事人以前的新闻报道,并进行逻辑串联,甚至怀疑黄艺博“自始至终有人为包装和炒作”。(据5月3日中国日报网)

尽管现如今的网上新闻人物只是“各领风骚三五天,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连日来,这个只有12岁的“五道杠少年”黄艺博却是“火着”而且“正在火”。上述核心提示只是管中窥豹,相关网站图文并茂的介绍还很多还很详细。

简单解说,这孩儿不简单,媒体报道,12岁少年黄艺博,2岁起就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已发表100多篇文章。 其父黄宏章曰:犬子这些习惯和兴趣是天性,并非有意培养。还进一步“旁白”说,黄艺博关注民生,理想是“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首先声明,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无论怎么评价这一新闻事件,都不会也不应该所涉少年之黄艺博。现在的网络分明就是一个大大的磁场和秀场,甚嚣尘上。一个12岁的孩童“一不小心”成为“新闻人物”也好,深陷舆论“漩涡”也罢,总之,孩子是“无罪”、无辜、无奈、无语的。充其量,他只是拙劣导演手下的演员。所以,鞭子断不能打在“小黄”身上。

按照新闻学原理,“五道杠少年”新闻不是一个黑白分明的纯正面或负面新闻。抛开新闻的经院哲学定义,我觉得,这条新闻更像是一个八卦新闻、娱乐新闻。想象力再差,判断力再次的读者,不难模拟出“五道杠少年”颇有领导“范儿”地正襟危坐、阅读文件、与同事握手留影等场景。而其父的“旁白”说黄艺博关注民生,理想是“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云云,也只能理解为父子间“自说自话、自拉自唱、自娱其乐”罢了!

新闻必须是事实,但事实不一定是新闻,尤其是涉及未成年人的“五道杠少年”之类的,其间真伪,无人能辨,如果非要把它弄成新闻,结果是什么?不是大人制造的噱头就是加害孩子的捧杀,无益无利。

正因如此,不少网友所见略同,认定黄艺博“自始至终有人为包装和炒作”。包什么装炒什么作?把一个本该灿烂如花的少年炒煳、烤焦才善罢甘休吗?这样的推手距离“杀手”并不遥远,此时,我们不应忘记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而仲永之伤,其父难逃其责!

“吾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此语出自《资治通鉴》晋纪。推手,多少人假汝之名成为杀手;炒作,多少人分得带血的“红利”?救救孩子吧! 党贺喜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