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明清时期的“巡抚·总督”制
《我的病人是总统》
光进书法
1926年:《古史辨》第一册
饱蘸激情写嵩山
3
2
幸福有个密码
香飘四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1926年:《古史辨》第一册

1926年:《古史辨》第一册

张冠生

从琉璃厂中国书店买到的这本《古史辨》第一册,系1926年朴社初版。版权页上有顾颉刚一方阴文小篆红泥印章,印于宣纸,贴于书页。

《古史辨》的名气很大,早就听说,但没有见过,更没有读过,想当然地以为是顾颉刚的著述。直到把书买到手,才知是论文集,顾先生外,论者还有胡适、钱玄同、丁文江、魏建功、容庚、王国维等,都是学界顶尖人物。这些人聚在一个话题下各抒己见,应该比一个人的论说更有意思,场面、内容也更有可观。

例如,胡适关于古史研究的主张怎样,书中收录的一封信说得清清楚楚。“先把古史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将来等到金石学、考古学发达上了科学的轨道以后,然后用地底下掘出的史料,慢慢地拉长东周以前的古史。至于东周以下的史料,亦须严密评判,‘宁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显然,这是胡适“从不疑处有疑”的治学观念在古史研究方面的表现。他接受了西学训练之后,很自然地看重实证研究,三皇五帝之类的神话传说,只有付诸存疑。

丁文江更以其科学家的专门知识和方法说明大禹治水的不可信。他举例说,1923年曾与扬子江水道委员会的专家一同到万县考察,得出结论:即便用现代技术来疏导长江都不可能。石器时代的大禹如何能有这种能力?他又说,黄河“砥柱又叫做三门,是因为有两块火成岩侵入煤系的岩石之中;煤系软而火成岩硬,所以受侵蚀的迟速不一样。煤系被水冲开一丈,被风蚀低一丈,火成岩却不过受了十分之一的影响,成功了所谓三门。与禹何涉?”

顾颉刚是自幼读经书长大,不像胡、丁那样受过系统的新式科学训练。同是疑古,胡适、丁文江有科学做基础,顾氏则多属事理、逻辑上的推论,觉得“上古茫昧无稽”。他显然意识到了科学进步对于疑古派推翻古史的重要,在《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中明确表示:“我们要有真实的哲学,只有先从科学做起,大家择取了一小部分的学问而努力……在现在时候,再不当宣传玄想的哲学,以致阻碍了纯正科学的发展。”为此,他甚至想有五六年的时光去打好包括科学在内的学问根底,再去做研究,发议论。只是他已入闻达者流,身不由己了。

顾先生说:“现在中国的做事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会得这样少,在社会上跳动的老是这几个人……我因为屡屡受了他人的邀约而发表些文字,姓名为世所知……每承招致。我尝把和我发生关系的团体写出一看,竟有了二十余个;分起类来,有历史、古物、文学、图书馆、教育、哲学、政治、社会、商业、编辑十种。这真使我惊骇极了!……在社会上活动固然有出风头的乐趣,但我哪里爱出这种的风头呢?”

读至此,一叹。学界浮泛风气,非自今日。好在顾先生脑子清楚,虽不堪其扰,总还向往安静,才把古史接着“辨”了下去,使我们有机会续读《古史辨》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